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学与书法
费滨海
  费滨海

  “现在社会上捧院士,其实院士不是万能的,书法勉强上得了台面的,也很少,收一些不成样子的作品登出反而降低了院士的威望!我写的是否够起码水平,不好说,要请专家看看,请酌情处理。”这是2006年我向王元征集书法作品时他给我回信中的一段话,从中不难看出王元做事的率真与坦诚。中学时,王元爱好广泛,他对音乐、绘画、书法、小说、游泳等都喜欢。从浙江英士大学转入浙大后,这些爱好与王元都渐行渐远了。直到1995年,王元在关注数学研究的同时才重拾毛笔,练习书法。毕竟他有较好的书法基础,加之王元一直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人,因而他的书法是颇具书家风范的,尤其是他的楷书和行书作品受到了书法家们的好评。

  王元是以研究数论而为人所知晓,特别是1955年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3+4”,1957年又证明了更强的“3+3”和“2+3”,当时《中国青年报》曾对他作了整版的报道。1980年,50岁的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1955年和1957年(少量增补)之后再一次评选院士。1982年,他与陈景润、潘承洞因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而共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数学家王元说自己“小时候很爱玩,对数学既谈不上讨厌,也谈不上特殊爱好。”“在中学阶段,数学是我爱好的一门功课。”“浙大有良好的学术环境,陈建功院士和苏步青院士长期在那里工作,我几乎放弃了一切业余爱好,全身心地投入于数学学习。”正是王元的努力、勤奋和天赋,大学毕业后他即被陈建功和苏步青推荐到华罗庚那里工作,师从华罗庚研究数论,很快做出成绩,“从此走上了一条数学家通常的道路。”

  对于恩师华罗庚,王元在《怀念华罗庚老师》一文中曾回忆说:“早在我初中时,我就听到过华罗庚这个名字。1947年,当我在报上得知他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在苏联科学院出版的消息,异常激动,我当时对爸爸、妈妈说:‘将来我要拜华罗庚为师。’”自1952年起直至1985年华罗庚去世,王元与华罗庚交往了三十三年。他与华罗庚合作,1973年证明了用分圆域的独立单位系构造高维单位立方体的一致分布点贯的一般定理,被誉为“华-王方法”,至今在国际上仍被沿用。从1961年到1978年,王元和华罗庚先后合作出版了《积分的近似计算》《数值积分及其应用》和《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三本专著,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5年,王元撰写的30多万字的长篇传记《华罗庚》由开明出版社出版,并被译成日文和英文。2002年此书获首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

  十日谈

  相忘共星河

  他既是中科院院士、又是工程院院士,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女儿的婚事
《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
读周敦颐《爱莲说》
先锋的古典之作
数学与书法
老担其人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数学与书法 2013-10-30 2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