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贸区:不栽“盆景” 勇当“苗圃”
  (上接A3版)

  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肯定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所推动的一系列开发开放建设,包括浦东开发开放,与现在的改革基础、环境、条件完全不同。今天改革的要求拿到当年试,是做不到的;当年的改革方案拿到今天来推,是没有意义的。浦东开发开放之初,我们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是资金,因此为解决这些瓶颈问题出台了一整套招商引资的办法,推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现在自贸试验区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改革是当前我们的迫切需求,如果说自贸试验区现在还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你说改革还会有意义吗?那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改革所处的阶段不同,目标都不一样。从这个角度讲,这次改革是制度创新,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涉及的领域和碰到的问题更深刻,是进入深水区的攻坚战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首先取决于政府自身解放思想,甚至自我革命的精神,因此,责任很重,压力很大。但同时,我们很有信心,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很明确地指出了改革方向。当年的改革特别需要有勇气,今天的改革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这次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方案是体现全国的智慧,我们很有信心。同时,我们也做好了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有责任、有压力,有目标、有信心。

  评估自贸区是否成功,不用老的数据指标

  人民日报:怎么评估自贸区的试验是否成功呢?以前我们可以根据招商引资的量、根据GDP或者税收,现在如何评估呢?

  韩正:形成一整套符合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要求的投资和监管模式,就是一种成功。不用老的办法,按照新的规章制度都能管好了,这是一种成功。过去靠审批,现在不审批,企业活力强了、社会活力强了、管理更到位了,这是一种成功。我们会有一些评估指标,但不会是GDP、税收等老的数据指标,要从制度层面去看成果。

  制度红利就体现在制度创新上

  新华社:自贸试验区建设全球关注。如何实现推动整个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这样的使命?自贸试验区下一步着力的方向是什么?另外,自贸试验区重点是制度创新,但从企业注册情况来看,大家对税收多少抱有希望,如果没有优惠政策的话,那制度的红利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韩正:制度红利就体现在制度创新上!比如,海关稍微进行了一些改革,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物流成本就降低了一成,有的比一成更多,这比税收优惠的利益更大。再比如,有的办一个企业,以前从审批到登记注册需要很长时间,现在自贸试验区内需要的时间很短,这样的效率就是制度的红利。这样的制度红利,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潜力很大。有远见的企业家都会注重制度的问题,当然可能也有一部分比较在乎税收,但税制是国家统一的,今后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税制,我们在自贸试验区不能做。还是这句话,我们的改革创新,必须可推广、可复制。以前由于审批的流程,一些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执行预期不太稳定,我们要努力让企业家们有稳定的预期,真正体现市场配置资源、以企业为市场主体。

  监管模式必须符合我们的国情实际

  解放日报:外界评价上海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替全国在制度创新方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螃蟹虽然好吃,但第一个吃,方法不明确。您觉得上海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哪里?与此同时,我们提出在制度创新方面要大胆,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务实谨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怎么把握?

  韩正: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没有参照物,即使有国际先进经验可以借鉴,也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因此不能照搬。在监管模式上,我们的标杆是国际上公认的先进的、效率高的模式,但必须符合我们的国情实际。

  艾宝俊:我们的制度设计,要符合国情,要为国家战略作出贡献,有许多事情要做,任务很重。今年我们安排了98项改革措施,目前已经开始着手改革的扩充内容,比如竞争中立的问题,即促进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开展公平竞争的改革措施等。虽然难度大,但是我们有信心,一步一步在推进。

  韩正:这可以结合刚才解放日报提到的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全市面上如何借鉴的问题,就是这样的原则:涉及国家法律制度的事情,一切听国家的;不涉及国家法律制度的事情,全市面上就要借鉴,浦东新区就可以马上借鉴起来。

  制度创新是意义更为重大的改革

  解放日报:现在面上的改革,全国都在加快。我们一直讲“率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率先效应是否会削弱?比如“营改增”扩围就非常之快。这对我们接下去的改革是否提出了新的要求?

  韩正:这是好事情!现在的改革,都涉及制度安排、制度创新,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创新的成果推广得越快,越有利于新的局面,越有利于制度充分发挥作用。比如“营改增”,在上海试点之后,我们就能知道哪些行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不同企业是减税了还是增负了,就知道税率要进行怎样的设计,才能够简化抵扣流程,方便企业计算。这些都试清楚了以后,如果继续在上海一个地方试就没有意义了,必须跨区域去试,形成跨区域的放大效应,这样抵扣链才能够延长,从而在更大范围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因此,现在的制度创新,国家推广得越快,意义越重大,越有利于制度红利的显现。制度创新和设定特殊政策的改革完全不是一回事,制度创新,是意义更为重大的改革。上海承担着这样的光荣任务。

  风险不可怕,关键是要可控

  文汇报:请您展望一下自贸试验区未来两到三年的景象,会对上海经济转型乃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哪些作用?另外,在平衡风险可控和开拓创新上,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上作了哪些考虑?

  韩正: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在自贸试验区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跨境投资贸易的新制度体系、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如果要展望的话,用这句话可以概括。

  任何改革创新都可能存在风险,风险不可怕,关键是风险要可控。风险控制得越好,改革创新才有更大空间。因此,我们在制度安排和推进改革各项措施的全过程,都以风险可控为前提,始终使风险控制与推进制度创新同步衔接,使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绝对不能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

  将建权威信息公开透明的发布机制

  人民日报、新华社:自贸试验区运行一个多月,各方相当关注,最近也有各种评论、猜测甚至误读。媒体对于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分聚焦,非常渴望有一个信息发布的长效机制,对于改革进展和重大政策进行经常性的权威发布和解读。有没有可能建立相对固定的机制?

  韩正:主要是我们之前缺乏权威的、正常的信息发布机制,才造成一些猜测甚至误解。谢谢你们的建议,你们想的和我们想的完全一样。权威信息发布机制很重要,我们已经决定建立一个权威信息公开透明的发布机制,而且是制度性的安排,重大信息、重大政策出台时,都将及时公开。

  我们的各级干部,都要善于在公开透明的工作状态下思考和行动,始终要在受监督的状态下来行使权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工作,就要有这种高度公开透明的思维。

  韩正:谢谢大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8版:健康·博览/新民环球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市场之窗
   第B11版:市场之窗/百货
   第B12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4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3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4版:地产资讯/ 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6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3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3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40版:广告/新民楼市
自贸区:不栽“盆景” 勇当“苗圃”
广告
新民晚报要闻A04自贸区:不栽“盆景” 勇当“苗圃” 2013-11-07 2 2013年1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