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传播学院教授王群作了《危机与对策——当下朗诵态势分析》的演讲。他说,队伍老化、定位困难、独立性不强、艺术性不够等,正在严重制约着朗诵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有专家在论坛上呼吁,中小学课堂应当为朗诵和演讲提供必要的时空保障,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演说魅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是否有“气场”,很大程度上是与其出口成章、逻辑缜密、富有感染力密切相关的。
论坛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还前往上海市三新学校朗诵基地,实地观摩了青少年朗诵爱好者的风采,并就普及提高语言艺术、培养造就朗诵人才做了研讨。专家们还对青少年如何学习朗诵提出了建议。
【相关链接】
课堂朗诵教学基本法则
●用普通话语音朗读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朗读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与内涵理解有机结合朗诵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文章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文章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从喜欢朗读开始做起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把朗读放到应有的位置,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摇头晃脑”地读书,切实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