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教育周刊/关注工博会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海洋大学科研攻关5年,新耳标价廉更好用——~~~
上海海洋大学科研攻关5年,新耳标价廉更好用——~~~
上海海洋大学科研攻关5年,新耳标价廉更好用——~~~
上海海洋大学科研攻关5年,新耳标价廉更好用——~~~
上海海洋大学科研攻关5年,新耳标价廉更好用——~~~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海洋大学科研攻关5年,新耳标价廉更好用——
二维码标清猪肉“前世今生”
马亚宁
  仅依靠一块价值不到一元钱的二维码耳标,市民在市场上就能通过“一块肉”了解到一头猪从养殖到消费间的全程传递和可追溯信息。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谢晶教授主持的“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关键技术与设备创新”项目历经5年攻关,最终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二维码电子复合耳标和全程信息无缝传输等创新技术,“全程透明”的放心猪肉亮相2013年上海工博会。 

  目前,基于RFID技术的可追溯系统是强化肉类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不过,依赖进口的RFID技术产品成本高,密封性差。从2006年开始,谢晶带领研究团队自主研发基于二维码的电子芯片,用于猪耳标以及屠宰场里的电子挂钩。 

  耳标犹如每一头猪的“身份证”,内置的智能芯片存储了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包括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状态、出栏时间、免疫和治疗信息,可传递至数据库。当生猪屠宰后,复合耳标的信息将会随着屠宰生产线借助信息无缝传递技术传递到挂钩、猪筒体上的电子标签、每块分割肉上的条形码。这样消费者可通过指定查询终端或手机软件了解所购猪肉的养殖、检疫、屠宰和销售等信息。从而实现生猪信息在供应链全程自动、低成本、高效和无缝连接,真正做到一块肉与一头猪之间的信息从养殖到消费间的全程传递和可追溯。各环节间信息可自动录入与转换,一旦有人有意篡改监测数据将暴露无遗,并实现猪肉产品溯源自动化信息采集。 

  如今,每只猪耳标的成本从三四元下降到一元以内,接下来还会继续下降,这让分散养殖户里的一猪一标成为可能。据介绍,项目技术成果目前已经应用于上海爱森猪肉的本地产猪肉供销体系,并将不断扩展至外来猪肉的全程监控。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市民文化节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地产资讯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国际新闻
   第A29版:国际新闻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A33版:长三角
   第A34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3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36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海外课堂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关注工博会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移民热点
   第B08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水下机器人浮出水面
“聪明”桶自动分类垃圾
涂上不用洗 可以“自清洁”
吸进污染物 转眼就“消化”
二维码标清猪肉“前世今生”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关注工博会B05二维码标清猪肉“前世今生” 2013-11-13 2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