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走进学生心灵
“我们为每位学生都配了一名导师,而且,一名导师最多带5名学生,全校所有的老师包括校领导,都负责带学生。”鲁迅中学校长曹圣龙说,他自己也是导师,“师从”他的学生有的还很调皮,有的成绩不太理想。
学生最怕被集体冷漠,或自己的心绪没有人愿意倾听,也怕老师不能真正走入自己的精神世界。曹校长说,设立“三全”导师制,就是希望在校园里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所谓“三全”,一是指全体教师参与,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二是全覆盖,让每一个学生在家庭、班主任之外多出一位“良师益友”,三年的高中生活,导师与学生携手共成长;三是全方位指导学生成长,当好学生的学业、生活、心理、职业规划等各个方面的成长向导。
师生:交流更加顺畅
“三全”导师都是由学生自己选定的,可以挑选学校里的任何一名教师。从学生的眼光和需求来看,其中不仅有主课教师,还有体育、艺术学科的教师。鲁迅中学在开展“三全”导师制实践中,鼓励导师们积极地、尽最大努力地抽出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参与他们的各种课余活动,如团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体育锻炼活动等。导师在实践活动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各种润物无声的活动中体会到了朋友、同伴之间的友情,体会到了老师的关爱;通过短信、论坛、博客等网络互动形式,导师与学生还经常性地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
对导师,许多学生都有话要说。潘嘉菲同学在《生命中的引路人》一文中写道:“你的眼睛是我永远的牵挂,即使我走过千山万水,却总走不出您那慈祥的目光;您的呼唤是我永恒的温暖,无论凄风冷雨,您总是为我点亮心中的那盏灯;您的背影是我永生的眷恋,您的坚强牵引我勇往直前。感谢你,我的导师。”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