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慕课”带来的课堂教学革命,今年,市教委启动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项目,这学期全市共有17所高校22门课程获批,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刘金祥教授开设的“大学生劳动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究”课程,成为该校第一门成功入选共享中心的课程。
“这门课程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有关劳动就业一般常识、劳动就业中常见的劳动法律问题,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避免陷入就业的陷阱,从而能顺利就业。”刘金祥教授道出了开课初衷。
如何了解企业性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劳务外包具体的含义、流程、区别是什么?大学生外出打工如何维权?这些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劳动就业常识,在“大学生劳动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究”课程主讲教师刘金祥口中娓娓道来。10月19日,该门课程通过视频连接,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徐汇校区四教112室和奉贤校区B109室同时开讲,授课内容实用、务实、操作性强。学生除了听讲,还分成5个小组,在指导教师刘汉伟和助教的组织下分组开展讨论。就大学生实习能否享受最低工资标准、三方协议毁约、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和就业后有哪些法律风险等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小组之间还进行了相互补充和点评。
首次授课后,一名叫韩亮的学生在“上海高校课程中心”网站上的“推课”栏目,写下了选修该课程的理由:“非常实用的课程,将要毕业就业的绝对要来看,尤其是对劳动法不太了解的。”为了让更多学生受益,刘金祥教授及其教学团队将课程的进度、面授的时间、小组的划分和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等一一在上海高校课程中心网站上列出,以方便学生及时了解。据悉,该共享课程的第二次面授和讨论将于11月24日进行。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