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上首门大学生就业课受热捧
张炯强
  又到新一年大学生求职季,大学生求职该注意些什么,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近日,沪上首门有关大学生劳动就业的课程在华东理工大学开讲,这门名为“大学生劳动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究”的上海市共享课程,由华东理工法学院刘金祥教授主讲,首次直播就受到该校及复旦、同济、上财、上师大、上海对外经贸、二工大、上海中医药、上戏、杉达学院等10多所高校的学生青睐和追捧。 

  为适应“慕课”带来的课堂教学革命,今年,市教委启动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项目,这学期全市共有17所高校22门课程获批,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刘金祥教授开设的“大学生劳动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究”课程,成为该校第一门成功入选共享中心的课程。 

  “这门课程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有关劳动就业一般常识、劳动就业中常见的劳动法律问题,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避免陷入就业的陷阱,从而能顺利就业。”刘金祥教授道出了开课初衷。 

  如何了解企业性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劳务外包具体的含义、流程、区别是什么?大学生外出打工如何维权?这些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劳动就业常识,在“大学生劳动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究”课程主讲教师刘金祥口中娓娓道来。10月19日,该门课程通过视频连接,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徐汇校区四教112室和奉贤校区B109室同时开讲,授课内容实用、务实、操作性强。学生除了听讲,还分成5个小组,在指导教师刘汉伟和助教的组织下分组开展讨论。就大学生实习能否享受最低工资标准、三方协议毁约、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和就业后有哪些法律风险等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小组之间还进行了相互补充和点评。 

  首次授课后,一名叫韩亮的学生在“上海高校课程中心”网站上的“推课”栏目,写下了选修该课程的理由:“非常实用的课程,将要毕业就业的绝对要来看,尤其是对劳动法不太了解的。”为了让更多学生受益,刘金祥教授及其教学团队将课程的进度、面授的时间、小组的划分和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等一一在上海高校课程中心网站上列出,以方便学生及时了解。据悉,该共享课程的第二次面授和讨论将于11月24日进行。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学生可自选一位老师做“朋友”
“目的地想象力”吸引一百三十五支参赛队
外来孩子圆了艺术梦
让每个孩子当一回“毕加索”
闸北区举行终身学习活动周
沪上首门大学生就业课受热捧
新民晚报校园内外/教育周刊B04沪上首门大学生就业课受热捧 2013-11-20 2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