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
李中梓,明代著名医学家,他提出的先后天根本论,深刻影响了其后三四百年间的中医学,至今被奉为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最重要的指导宗旨之一。
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肾为藏精之脏,所藏之精称为肾精,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胚胎始成,即源于父母之精,然后可以化生脏腑,孕育成人。另一部分则来自后天,《素问》说: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可见,肾所藏之先天之精还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肾精充盛,又可进一步化为生殖之精而传给下一代。
脾主运化,负责将饮食水谷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精微物质并将其转运到全身,供机体所用。李中梓说:(脾胃)“犹兵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颗大树,肾就是大树的根,决定着大树能否长得盛壮,而脾则提供所有养料,也对大树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先天后天相辅相成。渐入冬令,膏滋进补正当时,其本意亦不离脾肾两脏。冬天,给树根增加养分,巩固根本,而补肾之药往往粘腻难消,必得脾气健运,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发挥药效,因此,补肾与健脾常为膏滋药之主体,这正体现了对先后天根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