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时代,也许还要加上少年时代,我就是《科学画报》的忠实读者,因为我所从属的大家庭中订了一份《科学画报》,而且是长期订户。虽说是长期订户,但我们家里大多是人文工作者,或者是工商业工作者,这份《科学画报》几乎没有什么人愿意看,只有我一人从头到尾独享,仔细拜读一遍,看得津津有味。因此,我在大家族中博得“热爱科学”的好名声。
曾经有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着许多有关“永动机”的传闻。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机器,不必消耗能量就能永远对外做功。我记得《科学画报》登了长篇文章,介绍“永动机为什么是不可能的”。文中列出大量品种多样的“设计”,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人们竟有如此多的“奇思妙想”。但是,由于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些“设计”均以失败而告终。文中还介绍了一种用放射性源制作的“永动机”,理论上其寿命可延续几千年。这虽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其运行也不会“永恒”下去,因为元件在放射性物质长时间轰击之下,仍然会出问题。
总之,“永动机”虽然听起来很诱人却不能实现。任何机器,至少人类已经造成的一切机器都免不了磨擦、辐射等能量损失,科学家如果能减少这种种不可避免的损失,已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读完这篇文章,我认识到“永动机”不过是一种不科学的幻想,因此不再受相关谣言的干扰,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我觉得在现代中国,仍需要普及有关“永动机”的知识,因为其中涉及的许多基本科学概念很多人依然不理解。举一个小例子,“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除了能量必须守恒,输入的功率和输出的功率也必须守恒。但有相当一些人却不懂,原因是他们往往分不清“功”和“功率”是不同的概念。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以“改革和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但如果把“永动机”也当作“创新”,那就未免“侮辱”了这一伟大的名词了!
时代在前进,公众普遍关注却又感到迷惑甚至误解的现代科学问题不断出现,例如转基因问题。国内外有不少人反对转基因,而且还影响了某些国家的决策。我推荐大家了解一下马克·林纳斯于2013年1月3日在牛津农业会议上的讲话。林纳斯先生是英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也是著名的环保人士。他在讲话中说:“在过去的15年中,人们吃了数亿份转基因食物,但没有一例被明确证实是有害的,吃转基因食物有害的概率,比你被小行星碰到的概率还低。更重要的事是,有食用有机食品致死的例子,却没有人因为吃了转基因食物而死亡。”林纳斯先生还说,“这实际上是一场反科学运动。”“我们在脑海构想了……科学家们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如魔鬼般咯咯笑着……彼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恶魔不是转基因技术,而是我们反对的态度。”我认为,这是科普宣传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值得“大书特书”。
我建议《科学画报》以后也多关注类似的事件,充分向社会公众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科学问题。
十日谈
科普先锋
科学普及是一门学问,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