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网更加“聪明”
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陈宇韬、陈彬彬在导师李少远教授的指导下,以上海市南地区供水管网为设计对象,参与研发了“城市分布式供水管网监控系统”。“传统的供水管网的运行调度,凭借简单的统计数据计算完成,甚至仅凭个人的经验决策。而分布式供水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供水管网的科学管理,能及时处理突发事故,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李少远教授说。
“经过泵站的每一滴水都会被监控系统记录在案”,团队现场演示,监控系统能够实现监测点与监测点、监测点与泵站、泵站与调度中心的同步联系,实时获取管网运行状态;此外,报警、标签、严重等级、整个管网的运行数据,都用趋势图的形式直观反映;每日的管网运行数据,都记录在数据库中,供监控中心分析优化;泵站同时是“指挥部”,一旦发生险情,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指挥阀门、蓄水池、抽水泵等及时投入“排险”。
水压不稳自动调控
水管爆裂、高峰时段水管出水量少,这些居民日常用水难题,90%是因为水压不稳。交大研发团队利用分级变频调速,将正常范围内的水压(180-300kPa)恒定在220-280kPa之间,如果监测点实测压力超过或低于界限,则启动调控。这样一来,总体压力分布扁平,泵站启停、变速等工作状态趋于稳定,也意味着水厂运行成本可以下降。
一般来说,供水部门的电力成本支出平均占总成本的30%-40%。系统通过改变水泵机组的启停组合和变频转速控制,在不影响供水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泵站总功率,实现节能降耗。目前系统已经在上海部分水厂试用,预计将于3-5年内实现全市水网覆盖。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