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而地处中心区域的闸北区是上海市唯一一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两个‘区’都着眼于深化改革,通过体制突破和机制完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如果闸北区能综合利用好这‘两个唯一’,自然能在对接自贸区的溢出效应上先行一步。”许兴莉委员说。
丁德应委员从事的是律师职业,曾受邀参加过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制订过程中的法律咨询服务。在他的启发下,委员们围绕着闸北开展好“类自贸区改革”,盘算起了一道“加、简、承、除”法则。
■ “加” 即加强研究,实现有效对接。上海自贸区提出要在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专业服务和高端制造5大产业导向上做好服务,这和闸北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软件信息服务业、高端商贸业和现代物流业5大产业密切相关。委员建议应找好切入点,加强差异化研究,从容面对“虹吸效应”,趋利避害利用“挤压效应”,全方位承接“溢出效应”。
■ “简” 即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上海自贸区实行的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企业登记也将从注册制向备案制转变。委员建议闸北区在进一步梳理各类需核准和审批的事项基础上,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 “承” 即承前启后,推动产业集聚。委员建议借鉴自贸区的做法,通过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实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集聚,实现深度转型、内涵发展。
■ “除” 即除旧布新,释放发展空间。相比上海其他市区,闸北区还存在一定的土地、楼宇等存量资源,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委员建议要利用好这些空间载体,同时鼓励该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胆进军自贸区,通过自贸区平台扩大融资,做强实体,积极拓展区外、市外、海外市场发展空间。
参加会议的闸北区委书记翁祖亮听闻这套“加、简、承、除”“运算”,当场要求一道赴会的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吸纳委员的建议,“这套‘运算’不一般,要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