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克勒门
张晓然
  张晓然

  在上海的艺术圈里,悄悄地诞生了一个名叫克勒门的艺术沙龙。按照体制内的习惯,一些人打听,哪个单位主办的?头头是谁?呵呵,回答统统没有。这就是一个酒店老总慷慨提供场地和美食美酒,一伙艺术发烧友,不定期聚在贵都国际大饭店的厅室里,自娱自乐,欣赏音乐、油画、摄影、电影、文学等海派艺术的一个沙龙。

  我喜欢克勒门给大家营造的这种放松、轻松、宽松的艺术氛围。前不久有位领导谈文化时说,在意识形态属性强的领域,当然要强调主旋律。但也有些意识形态属性不强的领域,我们可以主体丰富、增强活力。我想,克勒门艺术沙龙比较切合后者。在一个既没有经营功利,又没有宣传主题的地方,大家谈谈艺术与欣赏,不也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的情趣爱好吗?其实,这正是文化创造力的根基。

  国内的艺术沙龙,克勒门并非首创。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人民文学新锐编辑朱伟的家里,就经常宾客满座,他约了不少有才情的文学青年,去那里喝酒聊天。像李陀、余华、苏童、查建英等,应该都曾是常客。北京的一些非正式文学沙龙,引领了国内文化的一波波浪潮。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东改革开放,创风气之先,羊城晚报的名记者吴其琅,在远洋宾馆创办了文化名士沙龙,因其文化新闻的背景,所以沙龙的主题是交流文化动态。名噪一时的“小女人散文”几个作者,都曾出现在那个沙龙上。

  文化沙龙最早出现在巴黎,以其无功利性的自由宽容,催生了一批具有强烈艺术个性的艺术家。咖啡馆是巴黎文艺沙龙的发源地,1890年,德彪西加入了以诗人马拉美为首的巴黎文艺沙龙。在“凡尔赛”咖啡馆里,德彪西结识了许多青年艺术家。一些全新的艺术观点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德彪西,最终他从一个藉藉无名的音乐青年,成为“印象派音乐”大师。而“花神”咖啡馆则是萨特与西蒙·波伏娃联袂出现的地方,形成沙龙后,也深受其他文艺界人士的喜爱。纪尧姆、海明威、茨威格、布莱希特都常常进出“花神”的门槛,渐渐扬名世界。

  如今艺术的孵化,常见为课堂、培训班、讲座等。其实,沙龙这种海阔天空、任意发挥的场地,对艺术青年而言,也是一个很有推动力的好地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读者之声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杯光夜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3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4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5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6版:家长会/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专版
过度开发下的古城之灾
克勒门
神探夏洛克
将私人会所逐出公园,别忘追责
“定时炸弹”
“能动式”司法创新不是正途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克勒门 2014-01-15 2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