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多吃多渣蔬菜、水果和粗粮、杂粮,多喝水,通过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在冬日,我们还可用膏方来治疗便秘,从根本上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使脏腑气血调达,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缓解和治愈便秘。
对于便秘患者来说,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通过膏方进补治疗便秘的,我们应注意临证察其阴阳之盛衰,分清虚实之血虚、气虚、阴虚、阳虚之分,治疗上分别注重补血、补气、补阴、补阳等。以下症候类型患者较宜服用膏方:
1.气虚便秘: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大便并不干硬,但难于排出,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尤甚,面色白光白,肢倦懒言,舌淡嫩,苔白,脉弱。宜拟益气润肠为主的膏方治疗。
2.血虚便秘:大便干结,面色爪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少寐,唇甲淡白,舌质嫩,色淡白,脉细。宜拟养血润燥为主的膏方治疗。
3.阴虚便秘:大便干结如羊屎,形体消瘦,可见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眩晕耳鸣,咽干少津,眼窝深陷,皮肤弹力降低,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宜拟滋阴润肠通便为主的膏方治疗。
4.阳虚便秘(冷秘):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腰膝酸冷,舌淡或淡胖,苔白润而滑,脉沉迟。宜拟温阳通便为主的膏方治疗。
脾胃为秋冬养阴之要,在膏方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应尤重脾胃。对素有脾胃不健者,处方用药忌厚味滋腻之品,即应在健脾同时配以消食导滞,行气化湿之品,如谷芽、麦芽、山楂、神曲、砂仁、蔻仁、陈皮等。另外,补虚药大多药性比较滋腻,难以消化,若大剂量地运用,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因此在膏方中宜加入理气行血药。一则能使脾统四脏,帮助药物吸收,二则动静结合,可使补而不滞。补益脾胃,主张清养,不宜辛香温燥之剂,即便用之,也当短期少量使用。临证多取“土得木而达之”之意,选用佛手片、绿萼梅、制川朴、制香附、合欢皮、百合、广郁金等药性平和、药轻气薄之品疏肝和胃以运脾;炒党参、白扁豆、炒白术、茯苓、淮山药等甘平之药益气健脾。脾胃同举,以平为期,升降药物常相机使用,如提升之柴胡、枳壳,降气之旋覆花、代赭石等。为脾升胃降的功能协调,升降药物常配对使用,如柴胡配黄芩、苏梗配黄芩等。
膏方治疗便秘不是补药的堆砌组合。组方用药仍应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即按照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遣方用药。在便秘患者的膏方治疗中,贵在一个“和”字,即调和全身阴阳气血。若能守住这个“和”字,则临证往往能收佳效。
(作者为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