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7幅土地入市
2014年1月,上海将有近百万平方米土地入市,共有27幅经营性用地(剔除动迁安置房用地)出让,比2013年同期几近翻倍,其中住宅用地12幅,商业办公及景观用地15幅。27幅经营性用地总出让面积达98.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涨224.7%,环比去年12月下滑18.2%。起始出让总额达144.8亿元,同比上涨336%,环比下降20.5%。
从前半个月已经成功出让的土地来看,高溢价率依然出现,尤其是临港新城板块,在1月9日的土地拍卖中,临港4幅地块中有两幅地块均以超过200%的溢价率成交,分别是临港产业区泥城社区DE03-I-1和DE03-F-1地块,溢价率分别为222%和214%。而后半个月也不会“寂寞”,尤其是闸北区大宁路街道325街坊地块将以47.733亿元起价入市,是上海五年来纯宅地市场的最高起价,起始楼板价就达到22500元/平方米。
开发商拿地热情高
去年11月初出台的“沪七条”中有一条是关于增加土地供应,其目的就是为了平抑房价。但目前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土地拍卖也频频现高溢价率、高总价、高楼板价,这在另一层面推高了房价上涨的预期。
2013年,上海住宅类用地成交土地建筑面积950万平方米,比上年翻番,但是2013年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却有1280万平方米,两者一比较就知道有300多万平方米的供应缺口,如果计算这部分土地的商业用途的建筑面积的话,缺口会更大。
因此,土地和住宅的供需矛盾预示着未来房价的上涨可能性,加大了开发商的拿地热情。此外,上海的土地供应本来就不多,不拿地就预示着开发商在一线城市无话语权,也逼着开发商拿地,而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楼市长期向好,也提振开发商的信心和热情。2013年的房企销售业绩较好,这部分钱需要开发商花掉,有钱就有底气拿地了。
土地“变房”速度慢
德佑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陆骑麟认为,今年新年伊始,土地市场热度不减,是去年行情的一种延续。以临港新城为例,自贸区的热度依然在发酵,未来大家对自贸区的期待还是十分高,利好政策对于区域板块的土地市场是最容易在短期内显现的,一旦这些土地变成商品房上市,也是自贸区显雏形的时候,更是其地价反映到房价的时候。
一般来说,土地转换成项目需要1至3年的时间,陆骑麟也指出,高溢价土地,特别是去年年底临港新城溢价率400%以上的地块,这两年变成商品房上市的难度相对较大,两年内房价的上涨不一定能够满足其开发成本,因此这部分土地近期应该不会变成项目上市。而2013年上半年的土地,将会在2014年下半年以及2015年陆续上市,将会对区域的房价产生较大影响。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