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芮欧三楼迅速地长出了一片“竹林”,竹林丛中散落着三十来件造型和材料迥异、功能有点暧昧而耐人寻思的物件。这便是日前开展的“晒上海”5年回顾展的一个景象。
5年前,上海的一帮设计师们发起了“晒上海”展览。该展发起的缘由本是为世博会做一些礼品设计,后来就成为设计师们每个年度有主题的“自由作业”式的群展。2014年初,“晒上海”回顾5年以来“晒”出的结晶,亮相于芮欧百货的艺术空间。
立足本地 发现上海
“设计师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他的独立性”——这是“晒上海 ”的核心精神。每年,集合到上海的不同领域的一线设计师,设置主题,做完全主观独立的设计研究,最终以“实物”的形式呈现。主策展人侯正光为中国当代家具设计行业的老大,10多年前就在上海的莫干山路50号创建了木码家具设计机构,5年前创建的品牌“多少”家具,开创了中国当代文人家具风格,被行内昵称为“侯哥”。他对展览的定义为:“我们会称这个‘实物’为‘产品’,但是‘产品’的定义因人而异。当然其意义完全不是局限在个人宣泄和表达上,而是有期许的集体实验设计行为。期望这群微小的个体发出的和声能够产生一些共振。因此,我们用‘晒shine’为名,意在‘闪亮,照亮’。让我们一如晒太阳一般自由地晒设计吧!”
展览的另一位发起人丁伟认为有四个关键词可以归纳“晒上海”对他的意义:“一是线索,我找到了我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的角度是源自抽象和归纳,‘百年上海’也许是最好的证据,试图用十个符号来代表十个十年的历史;二是框架,只有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发现和定义自己的边界和框架,晒系列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三是映射,晒系列就像一面镜子,从一个窄小的视角映射出社会的情绪,从‘平凡’到‘谎言’到‘虚构’;四是时间,晒系列拿出证据让我们看到时间的形状,究竟是在重复自己还是走到了自己的反面?时间让原本相同的问题变得不相同。”
这5年来,每年确立一个主题,主打一种材料。从第一届19位在上海的设计师参与,直到5年来30多位设计师加盟,阵容见长。他们中有上海多所知名高校设计学院的老师,有本土和国际设计公司的设计主持者,还有独立品牌的创始者,共同坚持的是设计师的独立性,以及主观地、独立地设计研究与实践。
用一种集体的形式,晒出上海设计的独立思考精神,这就是“晒上海”展览的价值所在。
观“竹林” 延伸思考
盘点本届展览中的一些作品,可以引导我们对历年的主题作出思考。
Carl LIU这个名字对上海乃至全中国的工业设计师都堪称著名,大多当代工业设计师都是从临摹他的手绘草图开始,迈入工业设计行业。刘传凯设计为这次展览奉上了“上海微风”——折扇。晒上海缘起上海世博会的礼品设计,城市无疑是最无悬念的主题。在上海生活已久的刘传凯想用东方式的情怀来表达上海开放的节奏,灵光一现中,他把上海的高楼和传统的折扇联系在了一起。“一路走来,主动的、与被动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时光交错的城市。”他希望在折扇慢慢打开的时分,逐渐展现展现上海改革开放历程。
同样是“老外“的刘力丹,是“大世界”的设计师。她的老家在浙江丽水,在德国攻读硕士学位并工作多年后,她毅然为一份执着的爱情留在了上海。晒上海2“平凡的非凡”,她聚焦了海派文化中的稀奇和诙谐。从大世界里的哈哈镜受到启发,将哈哈镜的原理运用在女孩子们随身带的化妆镜上,于是乎每次补妆就充满哈哈笑声,体现出她诙谐乐天的设计感受。
策展人侯正光的设计的摆设——“秀山川”,来自于他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的积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愿景融入了他的灵魂,“山川不朽”又是那么符合晒上海4的主题“不朽”。于是就有了用不锈钢丝焊接而成的通透空灵的山川摆设。看似简单的摆设设计,其中包含了候正光厚积而薄发的文化素养和美学功底。
晒4中还有两件令人驻足的物件,一是胡文杰的“钢牙”,一是黄卓然的“方便钢丝面”。
“钢牙”其实是啤酒瓶起子。两颗钢牙的距离刚好掰下啤酒瓶盖,还能在瓶盖上留下一块牙印,“瓶开而牙未落”是设计师窃喜的人生美事。
“方便钢丝面”选用不同粗细的不锈钢丝,通过挤压成型等工艺手段制成,表达了在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大行其道之时,食品的寿命可以无限延长以至于达到不朽。
对东方明珠电视塔的情感变化,生成了餐具系列设计——“海上星”。设计师作为上海小资,莫娇曾对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设计嗤之以鼻。但留学法国加上多年的工作经历后,她豁然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去接受上海。“最好的欣赏埃菲尔铁塔的位置,是在艾菲尔铁塔的平台上向外眺望”的视角,巴黎人诙谐地道出对铁塔的爱与憎。在晒4, 晒5中,她以上世纪90年代闻名上海的咖啡店“海上星”命名了一些列的餐桌用品的设计,或是调酒器,或是食物盖,都是从太空某处暸望上海东方明珠的景观。
“Agree to disagree”看似妥协的口号,实则是激励设计多元化发展的有效方法。远观欧美产品设计,我们总觉得是设计起到了决定的作用,从而感叹本国设计或是制造厂商跟不上。但若是再看看欧美国家的设计(行为)基数,每年有多少设计展,有多少独立设计师做无经济利益的设计探索,有多少因兴趣和爱好而进行的设计行为。正是有了这样的多元化和巨大的基数,才可能催生出有效的设计产品。
“晒上海”就是上海设计师们为设计行业的多元化和丰富性而做的努力,以独立的精神,自己做自己的甲方,发出最直观,无保留的声音,为上海设计之都做出更多的铺垫。在忙碌而又现实的本职设计工作之外,保留那一片竹林,去培育着我们的设计奇葩。有一天,某朵奇葩可能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设计,但也可能就只是林中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