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财辟邪的貔貅
朱积良
  ◆ 朱积良

  去南京旅游,在古玩商店购得一对鎏金木质貔貅(见图),觉得好玩,甚是喜爱,因为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瑞兽,现成了南京市的吉祥物。据说,貔貅能吞万物而不泄,故有纳食四方之财的寓意。中国人素来喜好“貔貅”,认为它与龙狮一样,能将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貔貅除了招财、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促姻缘等作用。传说貔貅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等。这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监督,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相传,貔貅原是一种凶猛瑞兽,而这种猛兽分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为“貅”。但传世下来的都不分雌雄了。在古时这种瑞兽头上是分一角和两角的,一角的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辟邪”。后来再没有分一角或两角,多以一角造型为主。在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南方则称它为“辟邪”,还有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像”。

  据说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竟然是金银珠宝,自然浑身珠光宝气,这跟其他也是吉祥兽的三脚蟾蜍等比起来头称多了,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不过,吃多了总会拉肚子,所以有一天可能因为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气了,一巴掌打下去,结果打在屁股上,屁眼就被封了起来,从此,肚子里的金银珠宝只能进不能出。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神兽了。很多中国人喜欢佩戴貔貅的玉制品,因貔貅也有公母之分,因此收藏貔貅大多都一次收藏一对,才能够真正地招财进宝。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汉代玉貔貅,其包浆莹润,曾经深沁熟盘,貔貅的胸前刻有御制诗。其下配有双层紫檀木座,上层刻有“乾隆御玩”字样,下层刻有与貔貅胸前相同的御制诗,可见其曾为乾隆皇帝的心爱收藏。另一件汉代玉貔貅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上阴刻“乙巳年乾隆御题”诗。在欣赏与赞美古物的同时,乾隆皇帝也命工匠参照汉魏及南北朝时貔貅神兽的形象制作了新的“仿古”器物。

  貔貅的造型很多,难以细分。较为流行的形状是头上有一角或两角,全身有长鬃卷起,有些是有双翼的,尾毛卷曲。

  玉雕的貔貅一般采用卧姿,有口衔着玉钱的,也有趴在玉钱上的。人们喜欢用红线拴住貔貅口里的玉钱,或是将绳子拴在貔貅的尾巴上,用来佩戴和把玩。

  而紫檀木貔貅、沉香貔貅等可以说是貔貅上品,比金银、水晶的更受人们青睐,有镇宅之功效,貔貅简直成了合家平安的守护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3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市民文化节
   第B12版:市民文化节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世博会上获赠曼德拉自传
恩师张大壮
年画收藏喜乐多
招财辟邪的貔貅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招财辟邪的貔貅 2014-01-18 2 2014年01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