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基洛”级惹祸
据报道,事故发生在有着25年服役史、曾接受俄船厂改装的“基洛”级潜艇“辛杜拉特纳”号上。当时该艇正在距孟买海岸约50千米处进行演练,突然艇内中段住舱起火,7名水兵因吸入烟雾而窒息,另有2名军官失踪。有意思的是,就在半年前,“辛杜拉特纳”号与姊妹艇“辛杜拉克沙克”号一同在孟买考拉巴海军船坞检修时,就曾遭受“池鱼之殃”。当时“辛杜拉克沙克”号因误操作导致反舰导弹爆炸,结果全艇尽毁,“辛杜拉特纳”号也因遭受溅射,艇体受损10%。如今再次发生火灾,其使用寿命必然大幅缩短。
一连串的恶性事故让印度海军“很受伤”,发生“自残”的“辛杜拉特纳”号和“辛杜拉克沙克”号都是接受过改装的“半新艇”,巨大的损失自然令印度舆论哗然。印度海军必须要有人出来表态,向公众做个交代。印度报业托拉斯援引一名印度海军军官的话说,乔希或许是个诚实的海军领袖,诸多事例也证明他为印度海军的发展壮大付出大量心血,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连发生严重的爆炸和火灾事故,任何人难以保住他的位置。
不过,也有军事专家指出,更换主管军官并不能扭转印度海军缺乏舰艇维护能力的现状,乔希只是印度海军悲剧的“牺牲品”。虽然为了自行维护和升级“基洛”级潜艇,印度曾付出3亿美元用于人员培训、购买技术资料和改造修理厂,但这些事情的进展始终拖拖拉拉,见不到成效。另一方面,人员训练也极不扎实,艇员往往不能熟练操纵潜艇。
更要命的是,随着潜艇老化现象日趋严重,印度海军开始怀疑现役潜艇的安全性。2005年,印度曾与美国达成一项合作救生计划:当印度潜艇遇险时,由美方派遣携带深潜救援平台的海军深潜大队在48小时内到达,印度则配合美方装卸和转运装备,以及支援潜水作业。
走“霉运”的参谋长
乔希的许多同事感叹:年近六旬的乔希素以“敢接硬活”著称,并且一向运气不错,没想到坐上海军参谋长的交椅后,“运道”一下子变差了。
1974年,乔希加入印度海军,在“库塔尔”号护卫舰上任航海长。因在海外维和、护航和出访等行动中表现出色,他在1986年出任“兰沃”号驱逐舰舰长。该舰是前苏联建造的61型驱逐舰,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燃气轮机的驱逐舰,侧重反潜,兼顾防空。可是,由于原始设计存在漏洞,每艘61型舰在服役期间都事故不断,例如隶属黑海舰队的“勇敢”号就在1974年8月因库存导弹爆炸而沉没。许多印度水兵都不愿意在这种如同“火山口”般危险的战舰上工作,乔希却主动要求上舰。在随后的几年里,乔希几乎把“兰沃”号当成自己的“孩子”,花费大量时间熟悉和了解舰艇内部构造与使用规范,并向上级提交了数百条改造建议,以至于随舰保障的苏联顾问都说:“你比我们更懂驱逐舰的奥妙。”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61型驱逐舰是印度海军的一等主力,乔希指挥的“兰沃”号就同“维拉特”号航母一同驻扎孟买母港,为“维拉特”号护航。在一次同外军的联合演习中,外军用潜艇担当模拟进攻印度航母的尖刀,自信的乔希带领“兰沃”号全舰官兵紧盯航母附近水域,最终从杂乱的声纳回波中找出了敌方潜艇的踪迹,旋即猛烈发射反潜火箭弹(减装药教练弹),演习导演部很快传来信息:“目标被‘击沉’!”
“兰沃”号上的出色表现使乔希步步高升,先后担任航母舰长、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三军司令部司令、西部海军司令部司令。他还曾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深造。出任海军参谋长后,乔希曾踌躇满志地想把印度海军打造成“印度洋第一雄师”。
“自主国防”陷困境
在西部海军司令部司令任上,乔希就向政府提出海军发展的设想——到2020年,印度海军不仅要有效控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还要将影响力扩展到西亚、东南亚甚至远东地区,成为具有全方位作战能力的区域性海上强军。按照印度官方的说法,印度所担心的海上威胁主要来自区域外的军事强国(美、澳、英、法等)游弋在印度洋水域的海军力量,印度海军不仅要在印度洋具备“战略拒止”能力,还要保持对印度洋周边国家的绝对优势。为达成该目的,乔希不遗余力地发展航母、核潜艇、新式柴电潜艇、新型驱护舰、远程反潜侦察机等装备。
然而,现在看来,印度海军要想发展到能在印度洋采取上述“战略拒止”行动,仍存在太多困难。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指出,早在乔希掌权时代,印度海军就渴望把人员规模扩大一倍,但招募合格人员却比获得新舰更困难。一些印度军官指责教育体系腐败导致合格军官日益短缺。如今印度海军的扩军计划也认识到这一点,只好期待“人员增加一倍时,军官能增加四分之一”。
教育腐败也使印度的“自主国防”陷入困境。在过去的60余年里,印度一直依靠从外国购买的军舰支撑本国的海军。尽管自行造船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远远不足以支撑印度人的海上雄心。 雷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