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虽然发生在万里之遥,但是对中国战略利益的影响重大而深远。不仅关系到中乌经济、军事合作,而且关系到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关系到中国的国际道德形象以及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欧盟关系的未来。
乌克兰危机成因复杂,涉及世界主要大国,处理难度极大。中国介入斡旋,稍有疏失,有可能“里外不是人”。因此,中国既要考虑国际法基本准则和本国一贯立场,又要考虑这场危机的历史经纬和复杂成因;既要维护国际正义,又要考虑国际力量对比的现实及各方利益的相对平衡;既要确定适宜目标,又要采取灵活方略。
中国介入斡旋的目标宜为:推动各方政治对话,力避危机升级为冷战、热战;遏制新干涉主义肆虐,推动乌克兰局势走向稳定。中国介入斡旋的切入点宜为劝谈促和。可派出精干团组与当事各方接触磋商,听取其理由与诉求。对各方晓以利害,促其冷静下来,强化其政治解决危机的愿望。强调各方应尊重乌克兰人民发展道路和外交取向自主选择的权利,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制造乌克兰混乱。阐述乌克兰作为欧亚大陆东西方的桥梁最符合地缘政治现实、最符合各方长远利益的道理,促使各方认识到保持乌克兰的“不结盟”地位是解决危机最为现实的出路,停止对乌克兰的恶性撕扯。
基辛格关于乌克兰“一定不能成为一方针对另一方的前沿岗哨”的警示值得听取。还要充分利用与俄坦诚交流的有利条件,以及与美欧的多种交流渠道,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共同发力、劝谈促和;动员友好国家特别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以及国际舆论,支持中国化解危机的努力。
乌克兰经济濒于崩溃,要稳定乌克兰局势,国际社会的经济援助必不可少,中国不能不做好“出点血”的准备。不过,这件事做好了,对于扩展中国的战略利益包括经济利益不见得不是好事。
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外交运筹总体看是成功的。但是,更加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中国外交到了更加“积极作为”的时候了。
王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