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3月,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每年一次的全体会议,总是成为信息爆棚、中外关注的热点。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落下帷幕。
又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回顾8天半会期,一幕幕会场内外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
人民大会堂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面对人民的期待,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李氏风格”话语,代表着政府向人民庄严许下的承诺:“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阵阵掌声仿佛还在耳边萦绕。
新闻发布会上,部长们面对长枪短炮坦诚“交底”;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们继续围追堵截,仍留下“悬念”让老记们意犹未尽,期盼下次再“交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3亿人眼中则有13亿种两会。
在一次乘车赶往会场的途中,出租车电台里播放的正是两会新闻,说来也巧,正好采访的是上海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孙宪忠。听说我要去会场,司机大哥反应很快,“你是去采访两会的记者吧?多报道点咱们老百姓关心的事啊。”
会场内外零距离,这也正是代表们努力履职、不辱使命的神圣职责。在今年两会上,不少人都有共同感受,空话少了,干货分量重了。总书记习近平所在的上海代表团是他参加审议的第一站,在审议前,我在会场听到,有关负责人提前给代表们吹风,习近平同志“传话”,希望代表们不要汇报工作、不说空话套话,要敢于反映真实的基层情况,开两会就是“来接地气”的。
“来接地气”,这样的话让基层代表们听来尤其“给力”。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是唯一获连任的农民工代表,如果说6年前刚当代表时还有些迷茫,如今则是胸有成竹,发言多次被大家“点赞”,“不单是因为经验足了,而是很多带到两会上的意见建议都得到落实解决,干劲更足了。”而熟悉的代表则夸她,“发言越来越精彩,也越来越会打扮了。”
又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昨天下午,我再次来到两会新闻发布会扎堆的地方——梅地亚中心,依然有众多记者在这里忙碌着,采访、写稿、录节目……两会期间,仅全国人大就在这里举办了十几场新闻发布会,有时一天就有3场发布会,连轴转的老记们气喘吁吁的同时,也大呼过瘾。包括发改委、外交部、财政部、环保部、金融和教育有关部门等,几乎场场发布会都是弹眼落睛,每个平头百姓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兴奋点”。
昨天的话题是关于女性发展和权益保护的,主席台上除了主持人清一色的女代表。老记们首先提问的是来自上海团的林荫茂代表,因为今年她受上海市妇联委托,提交了一份将性别统计纳入统计法的议案,希望能更真实地反映男女平等的状况。而说到近年来社会关注的性侵幼女事件,女代表们更是观点鲜明,建议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增设精神损害赔偿条款。
除了中国老百姓,海外视线同样聚焦东方。两会期间,我遇上一名头发花白的外国记者,他是来自《今日法国》的驻华记者艾乐思。艾乐思告诉我,今年已经是他第6次来采访中国两会了,最早的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还是邓小平的时代”。他由衷地说,“每次参加中国两会都感受到中国快速发展的脚步,而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正视出现的各种问题,下定决心改革的勇气让人钦佩!”
今年两会的帷幕已经降下,但人们对新一届政府的新期盼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