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让新人新作“打酱油”
杨建国
  文艺评奖,一度泛滥。因此,主管部门曾多次予以规范,为的是提升评奖的含金量。上海的戏剧“白玉兰奖”,多年来坚持不掺水分,公平公正公开地评选,让“白玉兰”芳香远飘,从本地到全国,参与者均相当踊跃。各地剧目愿意参评,促使新人新作得到艺术肯定,也让市民百姓得以看到好戏。

  “上海之春”从创办之初就把“力推新人新作”奉为办节主旨,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未有变化。然而,有过一段时期,引进国外名家名团的热闹,掩盖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扶持。评奖被取消,导致缺乏鼓励,让新人难以脱颖而出,而没有评价,也使新作不再蓬勃而生。亮相既无力,后续又难推,新人新作到舞台上,走一圈后不了了之,疑似“打酱油”。

  对此,社会各界常有议论,认为“上海之春”应把恪守主旨落实在办节机制上,要与秋天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形成差异定位。本报曾于2011年5月刊登《不妨为“上海之春”设立评奖机制》的建议性报道。音乐院团更是期盼让培育的新人在评比中积累信心、寻找差距,使自己的作品能够经得起观众和同行的考验,甚至是挑剔。

  本届“上海之春”恢复评奖机制,对年轻表演者和原创作者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尽管文艺表演和音乐作品强调的是个性,真正要“一分高下”确实不易,但相互竞争,优中求精,助推、激励新人佳作涌现,作用不言而喻。不过,为了让新人新作获奖以后能持续成长、渐趋成熟,进一步制订完善的扶持措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杨建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上海新城区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新民图视绘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家长会/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早教沙龙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本届“上海之春”恢复评奖机制
不让新人新作“打酱油”
面对批评,作家态度在改变
《永远的菲利普》中文版推出
万册图书赠送市民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5不让新人新作“打酱油” 2014-04-02 2 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