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春雨过后,在泖港镇黄浦江水源一带涵养林中,野生艾草进入了疯长期。到林中采一把鲜嫩的艾叶,不必过多清洗,就可以直接用来榨汁。范家村就被这片涵养林包围着。近些天,时有村民肩挎竹篓,手拿镰刀,到林中选割艾草;周末年轻人从城里回乡,也愿意与老人一同采割。
周雅凤已经年过50,今天受80岁母亲的叮嘱也来采割艾叶。“从前,还有人自己种,现在,村里人都直接来林子里采,野生艾叶更天然,汁水颜色深,和在面粉里容易上色,做出的青团更好看。”周雅凤说。
背着一个半人高的竹篓,说话间,蹲身挽住大把艾草,用镰刀利落地割下,放进身后的竹篓。“清明前,每次都要割上这样3到4篮,将近50斤重的艾草,能挤出满满一盆汁水,足够一家人做青团的用量。”
将艾草平铺在塑料布上,用木槌敲打捣碎,再用手抓起拧出汁水,鲜绿的液体瞬间流出;也有些村民沿袭传统习俗,把艾叶装进石器,敲碎取汁。然后把煮好的艾叶汁和进糯米粉,手握面团,飞快地旋转出一个“窝”,把豆沙馅填入其中,团成圆形。青团就做好了。
“如今,年轻人中会做青团的不多了,为了图省力,都想买来吃。可味道还是自家纯手工做得好。”周雅凤说,自己老母亲做的青团更香更糯,有嚼劲。清明前蒸上几笼成了习惯;从采摘到制作,这个过程也是全家围聚、分享乐趣的时候。 通讯员 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