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个名为“纳米盒”的公众账号在微信朋友圈中迅速走红,“纳米盒”里不仅装着小学各学科配套音频资料的分段录音,还有汉语标准笔画查询、经典动画片推荐、绘本阅读等内容。他的制作者徐先生正是一名一年级女孩的爸爸,也是一名资深IT工程师。
徐爸爸说,起初他制作网站,只是为了分享他从磁带转换过来的或者网上搜集的各类音频资料。上周,他在家长微信群内小范围分享了一下自己的成果,“没想到,你传我,我传我,一下子就火了。”徐爸爸说,短短一周不到粉丝已经达到了近2万人,这令他始料未及。
为女儿“私人定制”
徐爸爸是典型的IT男,朝九晚六,每天埋头和电脑技术打交道,由于太太上班比自己更忙,他揽下了给女儿辅导功课的任务。
“女儿刚上学时,每天听磁带成了最头痛的事情。很久没有用磁带了,觉得特别麻烦。”徐爸爸说,因此,去年中秋节假期,他开始鼓捣起网站来,把女儿读书要用的音频资料和一些他认为对孩子成长有益的视频和音频资料放上去。“为了女儿,也是为了给自己‘减负’。”徐爸爸说。
他为网站起名为“纳米盒”,意思为“纳米虽小,有容乃大”,希望这个小天地能让孩子更加便捷地畅游知识海洋。为了便于使用,徐爸爸把长段的录音按照每一课内容分段,以往需要反复倒带才能找到的课文,现在仅需轻轻点击相应链接即可。几乎每天,徐爸爸都要在女儿入睡后,花上两三个小时制作音频、视频资料。经过一个学期摸索,网站架构渐渐清晰,内容也搜集到了一定规模。开学第一天,他试着在班级家长群和家委会家长群中推出了“纳米盒”公众号,没想到,短短一周,,这则有关“直接从手机点读各科磁带录音”的帖子被迅速转发,大量的点击率,甚至险些导致网页瘫痪。 “很显然,有不少爸爸妈妈和我有同样的育儿烦恼。然后也会催生出就会有新的需求,比如课文为什么没有人教版呀?为什么没有朗文版呀?”虽然有点被小小地“吓”到,并且要占去大量业余时间,徐爸爸却觉得自己是在和女儿、和更多家长一起成长,他乐此不疲。
用动画巧答难点
徐爸爸说,除了教材配套音频资料,他希望“纳米盒”还能帮孩子们解决更多学习上的难点。他细心观察女儿在做作业时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并努力想点子帮她攻克难关。如今,“纳米盒”最红火的内容除了课文录音,还有一项名为“汉语标准笔画查询”的动画。一次,他辅导女儿功课时发现,女儿写“火”的笔画顺序始终和自己不一样,他固执己见认为女儿错的,女儿却一脸委屈,说老师是这么教的。后来他查了资料才知道,现在“火”字的笔画顺序的确和以往不同。徐爸爸发现,这样的差异还不少,于是他就决定把笔画顺序这块内容也纳入“纳米盒”中,并且运用动画展示,获得家长们的好评。
徐爸爸说,每天下班到家虽然身心疲惫,但听女儿说说校园趣事,陪她一起看看动画片,为她设计数学“视算游戏”……温馨的亲子时光,特别让人解乏。他也希望,这个小小的“纳米盒”,可以装入更多让童年丰富精彩的宝藏。记者看到,徐爸爸已经在“纳米盒”里装了数十本中外优秀绘本电子版,怕孩子们看不清楚,还把绘本原有的文字放大显示。身为70后,他怀念陪伴自己长大的“神笔马良”“没头脑和不高兴”“小蝌蚪找妈妈”等优秀中国传统动画作品,他也将这些作品装进“纳米盒”。“在电视屏幕上充斥了大量现代快餐式的动画片时代,别忘了老一辈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有风格、有内涵、有质量的经典动画作品,不会因为不是高清或者3D就失去其耀眼的光芒哦!”他写在“纳米盒”的这段话,让不少家长“点赞”。
徐爸爸说,自己对女儿学业上的要求并不高,但希望孩子能自主学习,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例如女儿小时候喜欢在大人打电话时捣蛋,挂断电话后,他会很严肃地请女儿换位思考,想想如果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别的小朋友老是捣乱,打扰到你,你能开心吗。除了钢琴和学前几个月的英语班,女儿从小到大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如今在浦东一所公办小学读得挺开心。他觉得,小小的“纳米盒”也寄托着他的教育梦想——孩子除了书本,还要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本报记者 陆梓华 实习生 赵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