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本版列表新闻
福寿园里鲜花祭扫已成习俗~~~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寿园里鲜花祭扫已成习俗
清明情长记忆花香
姚丽萍
■黄丝带、柳枝、鲜花 这些都是福寿园的“清明符号”
■来福寿园扫墓的人十有八九手持鲜花,而不是香烛锡箔
■福寿园内的人文纪念公园
■清明期间,福寿园特别开辟了孔雀园、山羊园等特色园区
■走进福寿园大门,树上,墓碑上,一根根黄丝带寄托深沉的思念
■草坪上,小伙伴们正在荡秋千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清明,清明,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符号,清明又该有怎样的符号?黄丝带、柳枝、鲜花……这些都是福寿园呈现给清明的节日符号。 

  清明,是思念的季节。情系黄丝带,爱满四月天———6年前,象征思念的黄丝带,就已成福寿园最鲜明的“清明符号”。每当清明,一走进福寿园大门,树上,墓碑上,一根根黄丝带随风飘扬,明黄的颜色,让人发觉深沉的思念也可以如此清新如此优雅。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是不是来了,看看河畔的柳条就知道。柳条寓意春到人间,也就成了一个“清明符号”。陪伴柳条的是春风,而不应是烟熏火燎的香烛锡箔。早在2000年,福寿园就开始倡导鲜花祭扫,纷纷推行用鲜花换鞭炮。改变一种习俗需要时间,更要有新创意。在鲜花换鞭炮之后,2008年福寿园又推出了鲜花租摆,100元就能保证亲人墓前四季香花常开。谁不希望亲人长眠之地有鲜花相伴,既然墓前摆放了鲜花,那还怎么舍得让花儿烟熏火燎?如今,鲜花祭扫已渐成习俗,来扫墓的十有八九手持鲜花,而不是大包小包的香烛锡箔。 

  清明,不止是用来寄托哀思的。天青气朗,岂能辜负了大好春光。清明来了,请到福寿园踏青去。2014年清明期间,福寿园特别开辟了风筝园、秋千园、孔雀园、山羊园等特色园区。不如趁着春光明媚,走进园子,放放风筝踏踏青,放松放松心情,舒活舒活筋骨。你看,园子里,草坪上,人们荡秋千、赏孔雀、戏山羊,怡然自得……肃穆之外,园子里更平添了几分清明的灵动祥和。走出园子的时候,人们还不忘欣赏欣赏一千平方米的郁金香花园,随手拿起手机拍拍风景、拍拍家人,然后,携一身花香回家去。 

  清明是古老的,千年传承,历久弥新;正如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怀,深厚而绵长。清明也是青春的,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正如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美好,明媚又温暖。清明时节,走进福寿园,就让我们轻轻问候一声:清明,你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人物·评论
   第A14版:圈内圈外/文娱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18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19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0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1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2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3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4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际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目击
清明情长记忆花香
新民晚报民生上海·清明特刊A20清明情长记忆花香 2014-04-05 2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