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田山歌?什么是滚灯舞?在奉贤乡间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歌舞,也在今年的清明时节隆重登场,跟所有来踏青的人打声招呼问声好。
演出就要开始了,77岁的顾仁忠扎条围裙戴顶草帽坐在板凳上候场,马上,他最拿手的田山歌就要唱响清明的永福园了。
顾仁忠可不一般,从20岁开始,他唱了50多年的田山歌。田山歌,原本是江南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放开喉咙的“即兴之作”。如今,田山歌是奉贤区的区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顾仁忠是目前最年长的田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田山歌的歌词几乎没有文字记录,顾仁忠从小跟父亲学唱,如今还会唱三五十首,那些歌词都记在脑子里。
“田山歌都唱点啥?见啥唱啥呗。不过,流传下来还被传唱的,都在顾仁忠老先生那里了。”说话的王正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在奉贤从事民间文化收集保护工作,他发现了顾仁忠和一群能唱田山歌的“民间歌手”,逢年过节,就组织“歌手”们在奉贤乡间演出,“不过,清明时节到园陵里演唱,还是头一遭,蛮新鲜的。”
“我长长远远勿唱稀奇歌,柴仓角落里做个鹁鸪窝,今年生了两个蛋,明年出对小鹁鸪。我长长远远勿唱稀奇歌,蚂蚁爬山吃老虎,石臼汆过黄浦江,薄皮鱼跳过洞庭湖……”在永福园临时搭起的清明舞台上,顾仁忠和歌手们开唱了,清一色的农家打扮,一字排开,一会儿独唱,一会儿对唱,每个人都很投入,很有点赛歌的意思。
歌手们用的是奉贤本地话,申城四面八方来的听众难免听得吃力,但人们还是觉得很新奇——歌手们的表情、姿态很有感染力,单单田山歌本身,就是一件“稀奇事”。
唱完了田山歌,滚灯舞登场了。滚灯有700多年的历史,流行在江南乡间,看上去像舞蹈,也像杂技。奉贤乡下不少男孩子从小就学玩滚灯,滚灯种类不少,大的有20公斤重,身体棒才玩得转。如今,滚灯舞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在永福园见到的滚灯舞,很秀气,七八位江南女子舞动轻巧的滚灯,精致又飘逸。
就这样,数百年来流行在陌上田间的歌舞在清明时节清新亮相——永福园的清明,很“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