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心中有个“机器人”
马亚宁
■ 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每个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奇幻的“机器人”:碰到难题,能帮助;一个人玩,来陪伴;作业多了,分担子……前天的市科学会堂成为“机器人世界”,来自上海中小学的近千名孩子在这里美梦成真——带来心中最理想的“小机器人”,参加市科协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海赛区选拔赛。

  爬陡坡、急转弯、跨树丛、清路障。主会场中,六辆伸缩自如、行动灵活的车型机器人,分别在台球桌大小的赛道上,奋力拼搏。“马达运转正常,测光仪及时启动!”成人眼里,这些“机器人”不过是红蓝白色的乐高小积木。杨浦少科站的两位小学生却一脸沉着,像极了“战场”指挥官:手握遥控器,拨动操作杆。在他们看来,“小机器人”就是英勇的“未来战士”,正一丝不苟执行模拟海啸之后的救援工作。

  “转弯角度有偏差,及时调整!”“动力有些不足,传感器有故障吗?”“哎呀,翻车了,快重新启动!”……短短两三分钟里,两人一组的参赛队指挥“机器人”排除险情,圆满完成了多项救援指令。“真想造一辆真正的车型机器人,像《变形金刚》里那样,今天这个就是初级版。”刚刚走出赛场的王宏阳小朋友,意犹未尽地和同伴说。

  隔壁赛场,VEX机器人挑战赛激战正酣。这类教育型机器人,是高中生们玩转的“钢铁侠”。比赛开始前,华师大一附中的林子君正逐一检查机械手臂:伸缩轴承上下折叠,听从角度传感器指令,适当开合推高;叶片式的螺旋机械手,旋转自如,抓取篮球到位有力;四个拳头大小的橡皮轮胎,与底盘浑然一体,保证机器人前进后退、360度转弯。

  “开始比赛!”裁判员一声令下,两位VEX“钢铁侠”在两平米的场地内,捉对厮杀——分别抢球投篮。只见其中一位“方头方脑”毫无“人形”,钉耙似的机械手原始粗陋。追球、出手、稳稳抓住,机械臂节节升高,抱球“三步上篮”,“手臂”倒挂“球篮”,完成一个漂亮的鱼跃。“好样的!不亏是‘灌篮高手’。”场边三位高中男生,振臂欢呼,为自己的“机器人”伙伴喝彩。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康复/康健园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中学阶段青少年近视者近八成
孩子心中有个“机器人”
雄果蝇也偏爱找年轻“女友”
中职校“入场券”一票难求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孩子心中有个“机器人” 2014-04-14 2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