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05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民随笔
张艺谋秘诀
张晓然
  张晓然

  作为中国电影业最受瞩目的导演,张艺谋被公认有才华。但有才华的导演多了,冯小刚、陈凯歌等的才华都不比他差哪去,但最终张艺谋还是略胜一筹。为何?近日,就热映电影《归来》的创作,他详细剖析了自己的电影“心路”,说了句掏心窝的话:“我和当代作家相伴成长。”实际上他透露了一个巧妙的秘诀,就是从当代文学丰厚的养料里“盗取”了“火种”。

  近30年的电影生涯,张艺谋拍过《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这些影片都受益于一批中国最前沿的当代作家:莫言、刘恒、苏童、余华、毕飞宇、严歌芩等的小说。文学是艺术之母,这个道理很多电影导演明白,但都没像张艺谋如此重视,甚至是依赖。他拍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突然觉得准备不足,但剧组已经成立,没“米”下锅了。他唯一求救的还是文学杂志,找最有“沸点”的小说,就诞生了刘恒编剧的《秋菊打官司》。以致不少大学中文系讲授当代中国文学史,都无法绕开张艺谋的电影。

  但张艺谋对文学作品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他有极强的选择性。眼光如何决定成功与否。他首先是要具有画面感的文字,他看中莫言的《红高粱》,就是觉得小说色彩浓郁,有视觉性。其次,小说作者不仅具有号召力,作品还要对社会生活产生共鸣,唤醒大众对遥远的理性或当下的感性目标产生清晰记忆。还有,文学作品要能调动张艺谋本人的创造灵感,与他的风格与思考产生心灵感应。改编《陆犯焉识》,有些评论者偏激地批评他,为什么不触及劳改的部分?他的选择,觉得“劳改那部分,拍轻了没意思,拍深了恐怕也拍不了”。所以他选择“通过一个家庭来折射那个时代”。通过家门和车站的门,开与关,来传达一种寓意。

  尽管选取的都是当红小说,张艺谋依然坚持要糅入自己的理解与创造,尽管有时背离小说原意。刘恒编完《秋菊打官司》,他推翻,提出要变成纪录片风格,刘恒差点急疯了。但事实证明,他的再创造是成功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特别报道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专版
   第A28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上海新城区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招生培训/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升学指导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新民咖啡馆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不放过“下山虎”体现依法反腐
张艺谋秘诀
叹“老糊涂”
当道德用分数丈量
“寄血验子”
打车软件盛衰的哲学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张艺谋秘诀 2014-05-28 2 2014年05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