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鹰眼”一战成名
陶邢莹
■ 球门上的“鹰眼”
■ 法国队新带头大哥本泽马 
  世界杯今晨迎来一个革命性的历史时刻,门线技术首次用于判定进球有效。法国前锋本泽马在第48分钟造成洪都拉斯门将瓦利亚达雷斯自摆乌龙。球场上的“鹰眼”,帮助主裁判里奇及时判断进球有效。如果没有门线技术,这恐怕又将酿成一则世界杯“冤案”。

  第48分钟,法国中场卡巴耶斜传禁区,本泽马左脚凌空垫射击中远门柱。球一开始并没有越过门线,碰到洪都拉斯门将瓦利亚达雷斯的左手之后才越过门线。瓦利亚达雷斯颇有经验,打算快速开球恢复比赛。此时此刻,哨声响了,巴西主裁判里奇手指向中圈,示意进球有效。

  洪都拉斯门将队长瓦利亚达雷斯冲到里奇面前准备交涉,里奇没有理会他。洪都拉斯主帅苏亚雷斯也很不服气,与法国主帅德尚几乎贴着脸激烈探讨。

  主裁判里奇为何理直气壮?原来,当皮球整体完全越过门线时,门线技术系统在1秒钟内就把进球提示发送到他所佩戴的手表上。

  上届世界杯1/8决赛中,英格兰以1比4负于德国,兰帕德射门击中横梁弹在门线内的草皮上,却被乌拉圭主裁判拉里昂达和他的助手忽略。自此,兰帕德冤案成了门线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门线技术是通过在球场上设立多个摄像机位,利用三维成像判断球是否越过了球门线,从而判断是否进球有效。在网球运动中,就是“鹰眼”,但国际足联此前一直反对引入这项高科技。兰帕德冤案的出现,使国际足联决心推动门线技术。去年2月19日,国际足联正式宣布将在2014巴西世界杯上启用门线技术。

  特派记者 陶邢莹  

  (本报里约热内卢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报道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3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B07版:专版
   第B08版:广告
“鹰眼”一战成名
本泽马带头抗“洪”
跟瑞士算时间?没门!
广告
新民晚报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A19“鹰眼”一战成名 2014-06-16 2 2014年06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