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烨华所说的“信用分”是指睢宁县自2010年开始推行的大众信用信息分值。大到违法乱纪,小到拖欠水电费,都会在这个信用体系中显示出来。114万市民每年根据分数被划为A、B、C、D四级信用等级,这套体系从一诞生就饱受争议。
网友讽为“良民证”
受到国家级表彰加100分、见义勇为加10分、不赡养老人减50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减30分……
记者了解到,睢宁县在国内首创的大众信用管理打分评级系统涵盖了个人生活的各方面。不同信用等级在社会生活中将受到不同的待遇和限制。比如,A级者在入学、就业、低保、社会救助等方面优先照顾;符合入党、提干、参军条件的,优先考虑;个人创业、经办企业的,在政策和资金上优先给予扶持;而D级则否决政审类考察,在资格审核、执照审核、政策性扶持、救助项目中原则上不予考虑等等。
给公民评级成为这个体系最受争议的部分。网友“向日葵”说:“难道这就是失传已久的‘良民证’?”
一些媒体和专家则进一步指出,无论政府初衷是什么,都没有资格给民众划分等级,将一些公共服务作为奖惩手段更为不妥。
张烨华举例说:“比如招商引资弄得好也能加分,这跟信用有什么关系?”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表示,条款中“围堵冲击党政机关、企业、工地、缠访、闹访”扣50分,确实给人一种暗示:上访、告状、网上举报在睢宁都有很大“风险”。
质疑中运行四年
虽然质疑者众,但睢宁县四年多来却一直坚持这一做法,并不断丰富和完善。6月20日,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将正式进入应用阶段。
睢宁县征信办副主任程卫东介绍说,睢宁大众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三方面。企业信用数据库正式应用,实现了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关联。
睢宁居民赵华告诉记者一个故事:“上次想买一个门面房,一查发现卖方上一年的诚信度只是C级,和家人商量后放弃了购买,后来听说那个门面房交易果然起了纠纷。”
很多睢宁老百姓对于这套体系表示支持。退休老人陈东生说:“现在这个社会,没点强制性的约束,真是好人吃亏,坏人得利,而且还会恶性循环,不讲信用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来点硬的很有必要。”
程卫东说:“从运行四年的效果看,这套体系发挥了作用,居民诚信意识明显提高,社会的风气也有很大好转。”
据介绍,过去四年里,有12家建筑企业因诚信问题被“驱逐”出睢宁市场。而信用影响升迁这一条也成为很多领导干部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位睢宁干部就直言:“现在一点错都不敢犯,小了说影响前途,严重的直接就会被‘拿下’。”
未来方向待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睢宁做法是对建立公民社会的一种积极尝试。他同时指出,政府在这一体系的操作过程中必须引入更多的参与方,“比如建立一个监事会,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无论是对某些指标的解释和增删,都要通过一个公共性机构,这样就会比较平衡,公信力也会高一些。我认为,这应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程卫东表示,目前睢宁做法遭遇的很多质疑,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更高层面的制度保障。“希望国家尽快立法,让我们有法可依。”他说,“另一方面,需要和信息技术有更多的融合。” 新华社记者 刘巍巍 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