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技术人员告诉记者,4K数字电影指的是数字放映机投影的画面具备4096×2016像素的分辨率,其横向有4千个像素点,是大家所熟悉的2K电影分辨率的4倍,总像素超过了800万,为目前分辨率最高的数字电影。老电影的4K修复,除了抢救和保存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推动电影遗产的保护和文化传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昨日还从组委会处获悉,2015年,组委会将4K修复吴宇森导演的名作《英雄本色》,以期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中国影像文化资源的传承工作,为保存中国的电影遗产献上自己的力量。
在数字化时代,一种新兴的数字电影及数字内容的解析度标准4K电影逐渐兴起。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度增设“4K”修复单元,展映的影片包括《出租车司机》《教父2》《费城故事》《苔丝》《悲惨世界》(1935版)《天堂的孩子》《怒海沉尸》和《玛戈皇后》。数字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4K放映模式给电影节和观众带来了什么影响?又给中国电影带来何种变化与挑战?
4K放映设备少
上影节排片负责人王佳彦说,4K数字电影就好比人们平时看的高清电视,比普通电视拥有更高的清晰度和视觉效果。但放4K电影,仅有4K数字拷贝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放映设备。今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授权的35家放映影院之中,仅有上海影城、永华影城、上海17.5影院和曹杨影院等部分影厅具备4K影片的放映能力。4K图像投射在大屏幕上时,观众能够看到细致入微的影片细节部分以及微妙的光影和色彩变换,画面效果更加震撼逼真。
4K放映更复杂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徐家汇港汇恒隆广场六楼的永华影城,在放映室内,整整齐齐地靠墙摆放着一条五颜六色的电影拷贝带,一人多高的数字放映机就像几个巨大的投影仪,“左右开弓”地摆放在房间正中。
据了解,和胶片拷贝“鉴定、归档”的简单处理不同,电影节工作人员对于4K数字电影发行母版(DCP)的处理更加复杂,包括检测、复制、上载、测试、编号、录入、密钥对接等一系列工作。以前胶片拷贝放映时,工作人员拎着拷贝到达影院就可直接放映,但4K数字影片的操作程序要繁琐得多。拷贝拿到后,需要将母版硬盘上的内容上传至放映机。由于4K数字影片比一般数字影片更清晰,其片源也更大,这意味着一部两小时的片子上传时间需要3小时,甚至更久。电影节期间,影院每天每个厅都在连续放映,工作人员经常要熬夜上传数字拷贝。
4K修复具优势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的马秉超告诉记者,真正意义上的4K电影需要用专门支持4K分辨率的电影摄影机拍摄,也有用胶片拷贝转制的。如今4K电影摄影机已经商业化了,根据不同品牌价格(包括周边产品)在300万至500万元人民币不等。目前中国内地只有20台左右的4K电影摄影机,超过7成是设备租赁公司购买的。
据悉,由于4K拍摄费用按小时或单日来计算,因而用于电影拍摄的话成本很高。目前,这项技术大多用于拍摄广告。在后期加工制作上,4K电影要求也很高:连接线、服务器、存储器,都必须是4K标准。由于清晰度不同,4K格式的电影片源储存量要远远高于2K影片,有时甚至达到5倍以上。
因为与胶片电影分辨率大致相当,“4K”技术在老电影修复项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的上影节开幕影片、谢晋名作《舞台姐妹》,采用的就是“4K”扫描、“4K”输出的全新技术。这部由谢芳、曹银娣、上官云珠等明星主演的电影,于1965年公映后曾引起极大轰动,此次经由意大利知名的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实验室修复后,被资深电影专家徐鸢喻为“迄今为止所见过的最美的修复影片”。影片主演曹银娣表示,新修复的电影在色彩方面有了很大改观,以前老片子那种泛黄的感觉完全没有了。此外,《舞台姐妹》在现实生活和舞台越剧唱段间的跳接,对声音的修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