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65年出生,上海人,祖籍浙江。1988年进入酒家学习烹饪。1996年创立龙飞酒店。1997年创立美林阁餐饮连锁机构。2003年担任美林阁餐饮管理公司总经理,正式转向管理岗位。2006年创立上海荣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烹饪大师,第五届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曾两获“中华金厨”奖,三次连任上海“总厨俱乐部”主席。
从1988年入行至今,张国荣已经在烹饪界摸爬滚打了20多年,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年他选择当厨师前,可是放弃了一份堪称“铁饭碗”的工作。1983年,张国荣考取了上海机械制造专科学校,由于求学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他被幸运地分配到上海江南造船厂。他本可以凭借这份安稳的工作,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两年后,张国荣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营造船厂的工作,进酒店学起了烹饪,理由是“我不喜欢这份工作,我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谈及过往的这段经历,张国荣笑着说,“美食是有记忆的,我外婆烧得一手好菜,让我至今难忘,也许对烹饪的热爱正是源于年幼时对外婆烧菜的一种记忆吧,选择这行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事情。”
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刻苦的学习,张国荣从一个小学徒起步,渐渐成长为名声显赫的大厨。1996年,张国荣与朋友合作,创办了美林阁餐饮连锁机构。短短六年内,美林阁就在上海开出了5家分店,创造了餐饮界的神话,一时间,美林阁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国荣擅长以粤菜为底,融合苏、浙、沪菜系特长,一手海派创意菜更是令人食之难忘。无论是获奖佳肴酥皮蟹粉、农家粽香肉,还是特色美味蟹粉煮干丝、一品砂锅鱼翅,他的菜从来都是既叫好又叫座。当然,要说他最得意的作品,非椒盐大王蛇莫属。上海人不似广东人喜食蛇,早前的餐厅饭店也都不太提供蛇类菜肴,但突然有一天,一道椒盐大王蛇瞬时红遍了上海滩,成了宴请大桌菜上的压阵重磅菜,爱吃的人喜欢用手拿起直接入口,将蛇肉一丝丝咬下,椒盐的香混合着蛇肉的鲜,让很多人化惧意为食欲,大快朵颐,欲罢不能。这道椒盐大王蛇也成为张国荣当时任行政总厨的美林阁的必点、必吃菜。
张国荣曾三次连任上海“总厨俱乐部”主席,期间他经常组织厨艺交流活动,对新的食材、新的技术或是新菜创意进行深入探讨。作为世界中餐名厨联合会常务理事,张国荣还经常走出国门,让外国人惊艳于上海菜的同时,也将国外的烹饪及摆盘手法融入到自己的菜肴中。
大师说美食>>>
作为本帮菜的后起之秀,张国荣在继承了老本帮菜式的特点上,潜心研究如何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认为新上海菜可以有这么几个变法,一是用传统的原料融进新的烹饪手法,比如糖醋做法,本帮菜烧出来的菜“黑赤赤”,用老抽和生抽加以调和,生抽色淡味浓,老抽味淡色浓,中和后味道不变,色面上却要鲜亮很多。同样在烹饪禽类菜肴时加入柠檬汁等果汁,味道还是酸酸甜甜,清新的口感让人味觉一新。二是用传统的烹饪方法烧新的食材,糟钵斗大家熟悉,可是内脏很多人不爱吃。有些店家就把内脏改用鱼翅和其他山珍海味,用火腿汤吊鲜,糟的味道不流失,整道菜吃起来却鲜香可口。
对于朱家角的食材,张国荣也青睐有加。比如朱家角盛产的茭白和黄鳝就是一对绝配,刚好六月份也是它们大量上市的季节,将茭白切丝和黄鳝放在一起烹饪,味道十分鲜美。淀山湖的大鳊鱼同样令张国荣印象深刻,“市面上卖的普通鳊鱼也就是一斤左右,但淀山湖的鳊鱼个头特别大,平均重量达2斤半,不仅分量足,肉质也鲜嫩。”至于具体的做法,红烧、清蒸都很合适,如果喜欢吃辣,剁椒鳊鱼也是不错的选择。
黄欣(图2)
个人简介>>>
1969年7月生,现任上海虹桥迎宾馆行政总厨、高级技师,精通本帮菜、淮扬菜、粤菜。连续两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个人金牌”,被上海总工会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中国烹饪协会“中国烹饪大师”称号,2008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持有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国际评委证”。
接待中外国家元首,责任重于泰山。对厨师来说,除了有一双巧手,更要有一颗匠心。而这样的任务,上海虹桥迎宾馆行政总厨黄欣已经接到过不下七八十次,可说是名副其实的国宴大厨。
1987年,黄欣从烹饪学校毕业,进入虹桥迎宾馆工作。和许多大师一样,他从厨工做起,兢兢业业学习厨艺。黄大师说,从业路上最为关键的就是1993年和1999年的“全国烹饪技术比赛”,他连续两次获得热菜项目金牌。“一次烧了鱼翅,自己发,口感软糯,再加入老母鸡、火腿一起煨,将咸鲜浓香都煨进去了。一次烧的是蟹黄银丝,像扬帮纹丝豆腐一样的烧法。”对于两道“成名菜”,黄大师记忆犹新。
在近20年的工作中,黄欣接待过陈云、李先念、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第三代、第四代领导集体中大部分成员以及多位外国元首,参加重要接待任务100多批次。他说,为元首烧菜,一定要考虑到各国的风俗习惯,再结合个人口味,以细节取胜:“比如老外大多不吃咸菜,烧黄鱼汤最后就要把咸菜捞出来,汤里还保留着咸菜的鲜味。”
2006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峰会”,黄欣和他的团队应邀前往西郊宾馆,承担胡锦涛欢迎各国元首晚宴的烹饪任务。菜单以“和平、友谊、合作、发展”为创意主线,在两三个月中反复修改了八九次:“最后的果盘,用冰雕的船作为容器,寓意‘一帆风顺’。再如结瓜船,盛满了明虾片,象征南湖泛舟。”为了增加晚宴情趣,黄欣和厨师们根据各位元首的爱好,为每人捏了一个近20厘米高、形态各异的面塑,放在桌上。“记得普京的造型是在打跆拳道,胡锦涛的造型好像是在看书,还有的在游泳。”黄欣说,各国元首看到面塑乐得合不拢嘴,用餐结束全部带走。
大师说美食>>>
在老百姓的印象中,说到国宴就是“鲍参燕翅”。然而,烹饪国宴100多批次的大师黄欣却说,如今的国宴已不像以前那样爱用高级食材,亲民的原料越来越受青睐。
朱家角的食材,是否能登上国宴餐桌?黄大师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可以!朱家角有名的是河鲜,比如虾、黄鳝等,而应季的蔬菜像茭白等也很新鲜,这些原生态、接地气的食材正是国宴需要的。”大师支招说,现在正是籽虾大量上市的季节,可以将籽虾和茭白一起煨,烧油爆虾,虾的鲜头就能被吊出来。再如黄鳝,则可以加入咸肉、茭白一起烧,“白的烧白的”。
刘洪(图3)
个人简介>>>
上海京帮菜大师胡丽妹之子,正统宫廷菜传人,2001年在北京参加全国首届药膳精品交流赛获得金奖。2011年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烹饪大师。2014年荣获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华金厨奖称号。现任衡山马勒别墅饭店行政总厨,并应邀担任上海生活时尚频道《星养生》节目嘉宾主持。
在旁人眼里,刘洪是厨师界的全能选手,从采购到炉灶、摆盘,一桌全宴一人扛下;中餐、西餐、点心样样拿手。而这些,对于了解他的人来说,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刘洪有句话总挂在嘴边:厨师是个综合体,并非一心钻研技巧就能做个好厨师。
身为京帮菜大师胡丽妹之子,刘洪对京帮菜尤其是宫廷菜一直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宫廷菜讲究食材上等,做工精细。但过去宫廷菜里有些原材料是现在的珍稀动物,不能再使用,所以必须要找它们的替代品,比如用鱼唇代替鱼翅,并且在摆盘上更符合现代审美。而在烹制过程中,无论工序多么复杂耗时,也不能偷工减料,必须用最传统的烹饪工艺来传承体现,只对摆盘、选材进行一些改良。
刘洪举例说,慈禧太后晚年很喜欢吃的珍珠鸡脯羹,食材不是很贵,但工艺复杂。和昔日一样,刘洪将当年的工艺传承至今——将鸡脯在猪皮上打成茸,以防用砧板会把木屑混进去。慈禧太后晚年牙口不太好了,这就要求鸡茸切得非常细腻,入口嘴一抿就能化开。如今,刘洪仍然以此标准来制作每一道珍珠鸡脯羹。
刘洪还特别注重根据时令研制不同的菜系,比如冬天推出冬令进补药膳菜,用紫砂制餐具加以衬托;春节前后,则用青花瓷和大红元素的餐具盛装“年菜”,到了清明时节,则将一道道传统淮扬菜做成艺术品。扬州狮子头以白盅呈现在墨盆中,背景则是小屏风,上面画着梅兰芳所饰演过的多个角色;扬州煮干丝是以清明上河图和京剧脸谱为背景;等到天气渐热,马勒别墅又推出清淡可口养生的素斋。“美食不仅是视觉、嗅觉、味觉的盛宴,也是听觉的享受。”刘洪希望把与每道菜有关的历史人文背景都融入进去,在传播美食的同时传播中华饮食文化。
大师说美食>>>
刘洪的中餐一向秉承精细精致的理念,无论是造型还是口味,都称得上一绝。他的招牌菜“金汤娃娃鱼”使用人工繁殖的娃娃鱼,肉味鲜美,汤底由高汤加南瓜汁调制,金黄而香味四溢。再比如“鳕茸狮子头”,这道菜源自杭州菜的斩鱼丸,全部为手工制作,本取材青鱼,但由于青鱼制作加工时比较繁琐,同时有鱼刺混在中间,所以改为用鳕鱼制作。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菜肴的档次,也解决了鱼刺的问题,而鳕鱼肉颗大松嫩,鲜香、油润、爽滑,味道十分鲜美。
刘洪和朱家角还有段特殊的缘分,在来马勒别墅之前,他曾在青浦的东方绿舟宾馆做过多年的行政总厨,对于朱家角当地的食材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他有一道拿手菜“田螺烧鸡”就是选用了朱家角出产的田螺,这道菜有两种做法,既可以把田螺蒸酥后挑出田螺肉,和鸡块一起红烧;也可以采用油炸法,待食物出锅后再加点香菜、孜然粉,闻起来香气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更多厨神故事,请见下期《好吃周刊》)
本报记者 房浩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