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婴儿车车轮卡在扶梯缝隙
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摔倒
昨天上午10时许,人民广场地铁站换乘大厅的一部上行自动扶梯上,一辆婴儿车卡在扶梯缝隙,阻塞后方通道,造成14名乘客摔倒滚落,10人受伤送医,所幸均无生命危险。
记者赶到人民广场地铁站换乘大厅,涉事扶梯为轨交2号线至1号线、8号线的一部换乘扶梯,已停用。市民曹小姐当时正在这部扶梯上,她说,当时人很多,突然听到一阵惊叫声,人群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了下来。不少乘客摔得人仰马翻,还有一些人的身体遭到踩踏,曹小姐身上多处受伤。当时还有惊恐的乘客试图逆行跑下电梯,场面十分混乱。此时,一名地铁站保洁员正好在附近,迅速按下紧急按钮,自动扶梯停了下来。
“当时婴儿车是空的。”长征医院的急诊室里,多名伤者回忆称,推婴儿车的是母女两人,2岁孩子由外婆抱着,母亲推着车。婴儿车主人林女士认为,自动扶梯故障导致婴儿车卡住,自己无责任。对于指责其“不该推着婴儿车上自动扶梯”的说法,她觉得很委屈。据她称,人民广场站无障碍换乘十分麻烦,必须从站外绕行,且电梯的位置非常偏。
对此,上海地铁运营方表示,婴儿车车轮卡在自动扶梯旁的毛刷固定支架中,这个毛刷是后期加装的,本身就是为了防止乘客鞋子被卷入。“出于对乘客的安全考虑,携带婴儿车是禁止乘坐自动扶梯的,每个电梯上都有禁止标志。”运营方同时也称,这需要乘客自觉遵守,不可能在每部自动扶梯旁安排工作人员提醒。
婴儿车为何不用无障碍电梯?
乘客反映无障碍设施使用不便 安全细节上地铁运营方还需下功夫
昨天发生在地铁人民广场站换乘通道自动扶梯上的乘客摔倒事故,让人不免捏一把冷汗:幸亏婴儿车内没有婴儿,幸亏受伤的10名乘客只是擦伤,幸亏发生摔倒事故时早高峰已过……这起事故给地铁运营方和乘客都敲响了警钟,前者在安全设施和服务上尚有不少细节问题仍需再下功夫,后者则要更自觉地遵守乘梯须知——要知道,“小不为则酿大祸”。
【现象】“冒险”乘自动扶梯者不少
虽然上午刚刚发生过乘客摔倒事故,但昨天下午人民广场站2号线换1号线的通道内,记者发现自动扶梯上,仍有不少家长不顾“禁止婴儿车上扶梯”的图片告示,冒险推着婴儿车上自动扶梯,有的婴儿车里还有或熟睡或顽皮张望的小孩。问家长知不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十有八九回答:“找不到无障碍电梯呀!”或“抬着婴儿车一步一步走台阶,我一个人根本做不到。”
这个换乘通道内的确没有垂直上下的无障碍电梯,可能是乘客贪图方便的最大原因。记者拖着大行李箱,决定“试验”一下“无障碍换乘”:从2号线列车下来,按照标示找到了位于列车尾部的无障碍电梯,手拿钥匙的工作人员就在电梯旁,记者很快进入;电梯停下后,却已来到华盛街,已经出站,必须走到换乘大厅,和工作人员“商量”才能重新进站;要下到1号线站台,找无障碍电梯就花了不少时间,且必须走一条需按键通话的员工通道;“转战”换乘8号线的无障碍电梯,按键通话3分钟后,工作人员才来开门——计算一下,从2号线换乘1号线或8号线,使用无障碍电梯要花20分钟,使用自动扶梯仅需5分钟。
【调查】老车站无障碍设施先天不足
一些车站因设置较早,无障碍电梯位置偏远,找起来非常麻烦,且无障碍电梯在收费区外,不经过刷卡闸机,为防止逃票,平常不启用,需找工作人员帮忙开锁。如此一来,费时费力,使得一些推婴儿车或轮椅、拖大件行李的乘客“弃无障碍电梯而冒险乘自动扶梯”。
走访本市10多个地铁站后,记者发现一些新造的站点使用无障碍电梯比较方便,如东方体育中心(6、8、11号线换乘);但仍有很多站台需要工作人员帮助;更有不少站点,无障碍换乘还需出站,如中山公园站(2、3、4号线)、静安寺站(2、7号线)、镇坪路站(3、4、7号线)、常熟路站(1、7号线)、龙阳路站(2、7号线)等;此外,世纪大道站(2、4、6、9号线)、肇嘉浜路站(7、9号线)等无障碍换乘的距离很长,通行不便。对此,地铁运营方表示,今后将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建议】安全重地运营方需加派人手
在昨天的事故发生后,令人担忧的是,涉事的人或单位似乎都没有“抱歉之意”。婴儿车主人认为是“自动扶梯故障才导致婴儿车被卡”(自动扶梯厂商检查后确认自动扶梯无异常),对于冒险推婴儿车上扶梯自辩是“无奈之举”;地铁运营方则只是再次“声明”禁止婴儿车、轮椅等进入自动扶梯,“需要乘客自觉遵守,不可能在每部自动扶梯旁安排工作人员提醒”。
虽然地铁运营方表示乘客在找不到无障碍电梯的情况下,可找站内工作人员指引或帮助提拿婴儿车、大件行李走楼梯,但在某些车站“硬件先天不足”的同时,“软件服务”也存在缺少人手的窘境,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是否能够加派人手、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乘客?这是留给运营方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