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馨
每一次想到日本电影导演是枝裕和,脑子里总会浮现《步履不停》里的场景,母亲要早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张嘴,看看是否长了蛀牙。在父母的眼里,儿女总是像小孩一样。是枝裕和善拍家庭电影,拍出了像小津安二郎一样的“茶泡饭之味”,大量日常生活细节,总让我们触摸到实实在在的家庭,《步履不停》是这样,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的《如父如子》,也是这样。父亲和儿子一起洗澡,父亲口中含着水,儿子一按父亲的胸口,像开关,水就喷到儿子的脸上。《如父如子》的这一细节,充满着想象,充满着温暖。
获得过戛纳评委会大奖的《如父如子》,和《步履不停》相比,也许过于戏剧化:由于护士的阴暗心理,两个同日出生的婴儿被人为地调了包,六年后,事情败露,可对两个家庭来说,他们将如何面对自己亲生的儿子和养子?这不能算是一个新鲜的题材,这样的故事可以演绎多种版本:悬疑的,侦探的,犯罪的,喜剧的……是枝裕和以他最熟悉的方式,展现家庭,展现家庭里的人,展现家庭里不复原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成长在家庭背景迥然不同的两个孩子,某一日被告知,他们不是父母亲生的,他们将要“互置”,成为对方父母——陌生却是自己真正父母的孩子。是枝裕和是聪明的,他懂得比较,懂得反差,在“婴儿调包”这样的电影里,两个家庭越不相同就越能出戏。野野宫良多,建筑师,在一流企业工作,住宾馆一样的家,他让“儿子”庆多弹钢琴、学礼仪,对庆多不够优秀有一些不满,父子关系谈不上热络;斋木雄大,乡下小电器店老板,一家五口居住在拥挤的小屋里,他教会“儿子”琉晴无拘无束快乐生活,虽然“儿子”喝饮料咬吸管,吃东西用手抓,但父子间其乐融融。试想:当庆多和琉晴,走进出身、文化、教育背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家庭,将会上演怎样的故事?又将和家庭新成员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野野宫良多看起来是个孤高、自私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起先有点震惊,继而想用钱来买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最后血统观念占了上风,交换来了自己亲生儿子琉晴;斋木雄大虽然文化、教养有所欠缺,但他是一个真实率性的人,他动手能力强,把业余时间都放在和儿女一起嬉戏上。他对家庭“变故”也震惊,但他不能容忍野野宫良多用金钱对自己的侮辱,他对从野野宫良多家逃回来的“儿子”琉晴伸双手欢迎,对自己亲生的儿子庆多,会用一切办法,驱除他的陌生,让他融入新的家庭。
是枝裕和对野野宫良多花的笔墨最多,这个不算合格的父亲,总想用自己的一套来塑造儿子,以前是庆多,现在是琉晴,庆多温顺,琉晴却不买账。野野宫良多最后放下身段,和琉晴也开始打打闹闹,可琉晴还是说,他要回他原来爸爸妈妈的家。这是对野野宫良多心理沉重的一击。是血缘重要,还是长时间养成的亲情重要?他内心深处难道没有对“儿子”庆多一丝一毫的牵挂?在看着照相机里庆多为野野宫良多所拍的照片,野野宫良多嘴角抽搐,泪水盈眶,他和庆多原来也是互相爱着的,这不关血统。电影迎来最煽情的一幕:野野宫良多边追着庆多边不断述说:“对不起,爸爸很想见庆多……六年里我一直在当你的爸爸,虽然很没出息,但还是爸爸……你用相机给我拍了那么多的照片……‘任务’已经结束了……”
野野宫良多曾经骗庆多去斋木雄大家,说这是一件“任务”,现在“任务”完成了。电影结尾的全景里,两个家庭所有成员都聚集在一起,走进了斋木雄大的电器商店。我们不知道以后庆多究竟和谁生活在一起,也不知道琉晴最后会不会留在斋木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所有人,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都会把对方视如自己人,视如家人,视如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