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组长戴莉莲将何征标女儿的电话告诉了三姐妹。“妹妹,我是培娣啊。”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传进了电话那端何征标大女儿何静波的耳朵,一瞬间,电话两头都哽咽了,虽没见面却已泪流满面。何征标老人今年99岁,是虹口区18号地块旧改征收首位签约居民,通过虹口区18号地块旧改的机缘巧合,中断了整整40多年的亲情被“接上了线”。
一声“爷叔”跨越近半个世纪
虹口区18地块预签约时,何老伯是首位签约居民。当天的电视新闻里,出现了何老伯接受采访的镜头。“这不是爷叔嘛!”恰好在电视机前看新闻的侄女何培娣张大了嘴巴,惊讶得久久说不出话。荧屏中的何征标,正是她失散40多年之久的叔叔!
何培娣坐不住了,立即给她远在常州、德清的姐妹通了电话,“爷叔找到了!”三人都非常兴奋,当即相约第二天买最早的火车票,从各地赶过来,一起寻找失散近半世纪的亲人。
何老伯的三个侄女分别是京剧、越剧等剧种的演员,40多年前,她们常年在全国各地演出,渐渐与何老伯失去了联系。
几经辗转,三姐妹终于来到了何老伯的家。一见面,几位老人的手就紧紧握在一起,“爷叔!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叔侄几个都激动得说不出话,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
“你是培娣、你是裘娣、你是……”何老伯一一认出了对方,时间改变了外貌,却改变不了双方对亲人的感觉。“小时候我们经常来你们家蹭饭,你总把我们当亲生女儿一样!”侄女何培娣回忆起了小时候的情景,叔侄几个的关系非常好,“那时候都不富裕,你有6个子女,但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你总忘不了给我们几个留一份。”紧握着何老伯的手,姐妹仨都泣不成声:“我以为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您了!”
临近分别,三姐妹对何征标的女儿千叮咛万嘱咐:“爷叔过百岁寿宴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通知我们啊!”“那是肯定的。”二女儿何明波点头应允。
亲人重聚缘起旧改首位签约
这一意外收获让何老伯难以按捺心中的喜悦,他亲手给旧改基地写了感谢信:“我与旧改基地的同志建立了感情,信任他们,第一个签约,没想到在电视上露面之后,失散四十几年的亲侄女找到我,所以我这次是双丰收!”
“做工作要以心换心,换位思考,要把自己当作对方家人一样考虑问题。”征收小组经办人朱选雷告诉记者。针对何老伯家的情况,朱选雷几经分析,向何老伯出主意:“拿货币最划算,钞票放口袋,儿女围着转。”退休前曾在税务部门工作的何老伯擅长“计算”,根据朱选雷计算的结果,他又验算了一下,“丝毫没差!他们真的像家人一样为我考虑!”何老伯果断地采纳了朱选雷的建议。
预签约首日,他在女儿的陪同下第一个到旧改基地签约。当他拿到“001号”号码时,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出示完后急忙用手帕包好。于是才有了何老伯上电视找到失散多年亲人的佳话。
通讯员 沈春琛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