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1年的发展历程,上海国际电影节日趋成熟,国际A类电影节的气质日益凸显。今年,电影节首次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具体承办,确立了“亚洲、华语、新人”的办节定位。在这里,我们有权威性的金爵奖,有孵化新人的平台,有广阔的交易市场,有眼光独到的选片人和影迷、志愿者。
世界首映影片出现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通过规范选片人制度,公开选片人名单,共吸引到报名参赛影片1099部,报名参展影片1808部。参赛影片方面,因施隆多夫、周防正行等大师级导演的入围和《重新开始》《地狱病院》等世界首映影片的出现,以往在展映中票房并不突出的竞赛片放映场次也备受追捧。参展影片方面,向大师致敬、4K修复、日本电影周、韩国电影周和多元视角的戛纳、柏林、威尼斯、奥斯卡获奖、热门影片的放映场次都成为观众抢购的对象。其中影片《一切尽失》虽然全片只有一句台词,但主人公在面对绝望和恐惧时展现出的惊人意志充满了感动人心的正能量。有影迷表示,看完片尾字幕并鼓掌以体现对电影、电影人的尊重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独有的文化,令人感动。
交易论坛盛况空前
今年电影电视两节两大市场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正式合并为“国际影视市场”。影视首次合并后市场展出面积达到22000多平方米,展台全部售罄,超过400家国内外重量级展商到场布展,其中包括东方梦工厂、新加坡MediaCorp、英国ITV、墨西哥Televisa、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等。展商普遍表示,“国际影视市场”促进了影视项目交易。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论坛不仅聚焦创作本身,更将触角延伸到金融创新、新媒体融合等方面。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美国最大完片担保公司Film Finance伦敦办公室总经理罗伯特·斯多尔、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斯蒂芬·沙夫、和和基金董事长魏建华等非传统“电影人”也都参与到论坛讨论中,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中国电影发展未来方向。
新人新事层出不穷
随着“亚洲、华语、新人”办节定位的明确,上影节今年完善了新人孵化机制。今年,“电影项目市场”共收到24个国家253个项目报名,28个项目最终入围,其中8个为“青年电影计划”项目,电影节将为“青年电影计划”项目提供更多资源,以期进一步孵化影视新人。明年起,“手机电影节”将正式升级为“互联网电影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本土化运作的“完片担保”模式在上影节期间首度试水。该模式规避了影视制作风险,在英美等影视发达国家已逐渐成熟,而在中国仍未普及流行。本届电影节通过“完片担保——影视金融产品本土探索”论坛和《如果还能遇见你》《双重记忆》两个项目正式签署完片担保合约,探索了“完片担保”模式在中国本土化运作的可能性。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