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只是秀“姿态”
自3月17日欧盟开始就乌克兰问题实施制裁以来,总共仅有俄罗斯和乌克兰的87名个人和22家机构和企业被列入制裁清单。
欧盟在25日发布的公告中称,鉴于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欧盟已完成相关法律程序,决定对更多“破坏乌克兰主权者”实施冻结在欧盟的资产和禁止进入欧盟的制裁。欧盟还放宽了动用制裁手段的标准,便于日后在乌克兰问题上加大制裁力度。
分析认为,欧盟的举动更多是在展示“姿态”,表示出不断向乌克兰及俄罗斯的对手施加压力,但不希望彻底“撕破脸皮”的愿望。
各国自打“小算盘”
欧洲与乌克兰和俄罗斯同在一片大陆上,政治、经济联系千丝万缕,倘若双方彻底决裂,如同拆掉各自的一个臂膀,都会付出惨重代价,欧盟各国在制裁问题上不齐心,与各国和俄的利益关系各不相同有关。欧盟国家各有各的关注点,各有各的小算盘。
例如,法国坚持按时向俄方交付第一艘“西北风”级战舰。法国坚持履行军售合同的理由是:如果毁约,法国不仅要补偿俄罗斯,还要支付数目不小的罚金。这赔本赚吆喝的事,相信没人愿意干。而英国是叫嚷制裁俄罗斯最响的国家,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政府今年3月承诺停止对俄武器出口,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出售许可被禁,仍有251项对俄武器出口许可有效。
希望别人“冲在前”
说到底,在对俄制裁问题上,法国不愿触及军售,德国人不想涉及工业,英国人不想涉及金融……各国都不愿过多地损害自己的利益,希望别人“冲锋在前”。
所以,欧盟的制裁难免显得“气虚”,而且多少带有“见好就收”的意味。 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