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初步建成亚太地区领先、全球知名的设计之都”,这是“上海市设计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中所提及的目标。近期出版的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上,一份由权威大数据公司全球语言监测机构(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公布的2013年度世界时尚之城排名榜单显示,上海在时尚领域的排名,已经超越了东京和香港,跻身全球第十、亚洲第一。上周,全球语言监测机构创始人、CEO保罗·帕亚克(PaulPayack),受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之邀,在上海举行讲座并进行考察。在此其间,他接受了《新民晚报》的专访,讲述了榜单的来龙去脉。
新榜单受热议
数据的公布意味着作为设计之都建设重要支撑,4大领域之一的“时尚”已受到了世界的肯定,这也佐证上海要在2015年达到以上目标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个世界时尚之城的排名也引起了各方人士的热议。
事实上,这家大数据咨询公司已经连续数年通过知名媒体发布此类榜单。每年此时,经过为期一年追踪不同语言近25万个博客、平面媒体与社交平台的数据,通过缜密的统计和分析后,其公布的最新结果都有令人意外之处。在今年的排名之中,纽约力压最老牌的时尚之都巴黎、以及2012年的时尚冠军伦敦而拔得头筹。紧随其后的洛杉矶、巴塞罗那、罗马、柏林、悉尼、安特卫普,既然在人们预料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西方世界时尚之都的一贯秩序。
在亚洲地区的几个超级大都市中,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这次,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一跃成为亚洲地区排名第一的时尚之城的上海,当然,东京和香港也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实力,紧随其后。
全球语言监测机构创立于2003年,该机构每天都在用超级计算机收集全球互联网、社交媒体以及部分指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并按照相应的数据模型做出相应的分析,在无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自动生成结果。因2006年通过其专有的POI技术与《时代周刊》(Times Magazine)共同合作评估纽约房产市场,并成功预判了即将面临的美国金融危机而得名。
为什么是上海
“在网络时代,摩尔定律已经失效,很多事情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你不能总是用老眼光和成见去评论当下发生的事情。”保罗坦言,他们在统计2012年至2013年在各大城市发生的时尚事件中,多用和时尚相关的词与字,如高级女装成衣品牌,轻时尚品牌、时尚空间等,接着观察这些字的出现频率和前后文,建立相关资料,以列出全球时尚城市排行榜。“每个登上排行榜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所长。”比如,根据他们的大数据模型分析,像巴黎这样的老牌时尚之都,在时尚产业中的“高级成衣”这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但是,根据各种与时尚相关的词频分析得出最终结果,纽约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荣登榜单第一位。
问题是,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国内很多时尚达人、买家、设计师等专业人士仍然认为,巴黎在全球是当之无愧的头牌时尚之都。即使和巴黎时装周同为世界四大时装周之一,纽约时装周在影响力方面似乎还是难以与其抗衡。同样,在一些国内时尚买手和时尚博主看来,东京和香港在时尚新品上架、对西方时尚潮流的接受速度,仍然走在上海之前。
“人们的切身感受对时尚之都来说,是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切身感受往往很片面,一个人的视角毕竟有限,无法看到事情的全貌。”人们体察某个城市是否足够时尚,其切身感受往往局限于一场时装秀,或者某些商场中的新品上架速度。但是,他们是否能精确统计一场时装秀背后会产生多少交易和经济效益,商场上新速度和人们的购买力、经济基础有什么样的关系?保罗坦言,在他们的大数据的模型中,考量时尚之都的因素全面,甚至要追根溯源,看到更多基础的要素。
“我们在分析某个城市的排名时,还会考虑到很多时尚之外的东西,比如经济发展势头。”虽然大家都知道,时尚的基础其实和城市的经济影响力息息相关,但是很多人在判断分析事物的时候,经常忽略了这一点。比如,这次,米兰就因为经济和交通等问题,在榜单前十名之外。除此之外,在对城市进行时尚之都排名时,他们还要根据互联网数据,分析各大城市的时尚产业链、购物环境、物流运输、支付和金融结算是否便利,以及媒体影响力和市民衣着时尚度。而且,保罗认为:“没有人能考虑这么多,这些可能都需要大数据来进行统计和消化。”
榜单是动态的
从整个榜单出炉的过程来看,他们之所以能得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因为考虑的角度和出发点与个人视角不同。“人们的感受是基于过去和现在的事情,而大数据则面向未来,能做出有根据的预判。”保罗表示,这个基于大数据的榜单现在仍在不断变化之中,明年的排名肯定会和今年有所不同。“信息时代,巴黎、纽约、上海、东京都一样,没有什么能保持一成不变。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崛起改变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且加剧了对现今国际秩序的挑战。时尚之都的排名只是一个小小的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