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完成了中学学业的吴承昊,去年已考入哈佛大学深造。去年,他以濒临灭绝的长江白鳍豚为题材创作的室内乐《白鳍豚歌》,在艺术节“青年创想周”演出时,受到了广泛好评。今年,他又报名参与艺术节“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提出以内蒙古草原的变迁为题材,用音乐诉说草原与动物、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在艺术节的撮合下,近年来在国际舞台相当活跃的内蒙古安达乐队欣然表示愿意与他合作,今年6月学校放假后,吴承昊直奔内蒙古,在草原上寻找素材、酝酿灵感。
回到上海后,他把原拟为9个乐章的构思精简为三个乐章,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在电脑上完成了9乐手组合与双管编制乐队的交响曲作品的小样创作。记者在听了作品的音响小样后感到,这部交响曲以“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清晰的发展线索,为情感的融入展开了充分的空间,马头琴、长调、呼麦以及潮尔、口弦等蒙古族音乐素材的运用,令作品洋溢着生动的草原气息。上音教授陈强斌听了小样后指出,虽然作品在交响乐创作的力度方面还存在加强的空间,但确实让人十分期待现场演出。
本届艺术节“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的征集主题为“进化——适应与衍变”,虽然有的应征创意仍纠结于私人化的内心矛盾,但多部入围的委约作品,展现了年轻人的社会思考。如青年教师张志伟的音乐与人声作品《晋阳》,从现代青年重回故乡的视角,表现出深沉的历史文化感;茱莉亚音院博士沈逸文的室内歌剧《项链》,改编自莫泊桑作品,折射的是在海外求学的中国青年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反省;上音硕士生李磊的声音装置剧场《旧物新声》,将评弹名篇《旧货摊》与二胡、现代舞、行为艺术相结合,强烈的形式感与厚重的内容感令人产生丰富想象……目前,这批委约作品将进一步接受艺术家的指导展开创作与制作,10月18日起将在本届艺术节“青年创想艺术周”中公开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