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改变人生命运的加油站!”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徐佩莉告诉记者,经过培训,有60多位同学在上海商业计划书大赛上获奖,有23位选手参加全国商业计划书大赛,其中7位获得一等奖;周永冬、李敏煜、许飞和汤思凡等,获得全球创业指导基金会创业精神大奖,代表中国选手赴美国纽约出席全球青年创业活动,喜获全球创业精神大赛奖杯。很多人成功创业,从此开启了美好人生的序幕。
学会设计人生
“创业培训课程”初创期,主要对上海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来媳妇、外来务工人员、回归社会的两劳人员等开展培训。从2007年开始,与华师大、华理工、上大、上理工、二工大等20余所高校合作,对贫困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项目根据学员需求和市场特点,实施个性化课程设计和创业指导,突出创业的实践性,对有创业愿望的学员提供从政策咨询、跟踪服务、创业诊断、创业指导等陪伴式的后续服务。共筹集资金250余万元,用于中职、高校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帮助学员掌握创办一个小企业所具有的创业机会、社会责任、创业机会、风险规避、政策保障,最重要的是帮助创业者学会设计人生。
实现创业梦想
“10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创业教育项目。”上海市慈善教育中心项目部副主任张燕介绍说,创业培训课程为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搭建了国内外创业交流的大平台,鼓励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探索奋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周博文大四时,在松江大学城的创业中心内,创办了君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开展校园招聘、高校网络媒体、校园活动运营等业务。校园招聘业务除了需要有良好的方案和优质的企业客户,也需要积累学生客户资源,周博文在人人网建立了名为“上海实习”的公共主页,通过发布实习信息吸引了许多学生关注,开始逐步建立起公司的人才简历库。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李辉在学校教学楼的二楼租了间办公室,建立了一家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类电脑维修维护、会务音响灯光、图文制作、DV制作等一系列技术服务的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走上正轨,并凭着优质的服务,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上海商学院学生汤思凡,原本就有创业的想法,参加“创业培训课程”学习后,他联合其他几名同学,创办了“U卡商盟”公司。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的敖琴,先是办了家名为凌云社的公益社团,毕业后,她又在今年4月,注册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敖琴深有体会地说:“是创业培训课程给了我实现创业梦想的条件和勇气。”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