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奉献的“金点子”真不少:建立社区微信平台,“随手拍”不文明居住行为并上传;评选星级居民,曝光违规居民,发扬社区舆论场的作用;成立宠物俱乐部,同道之人宣传文明养犬更有说服力……
群防群治“一个不能少”
不少市民来信表示,小区文明人人有责,特别是面对房屋“群租”等顽疾,群防群治才能有效果。家住闵行区七宝镇的马关根更将此总结为“一纸公约、一个会议、一支队伍”。
“篱笆扎得紧,群租难立足”,家住龙柏三村的李小龙则来信分享了治理群租房的经验。“避免小区内出现群租房,要从装修开始抓起,业主装修前在物业登记备案,施工期间,物业和业委会要经常去查看,确保房屋没有被隔成多间。”他在信中写道,保安也要守好大门,了解装修材料运输车有无异常,如果特别多,可能偷偷在盖群租房。租客入住后,物业还要上门查,核实人数。避免群租还要发挥群众效应,楼内的其他住户了解到邻居有出租意愿后,就要在闲聊中“打预防针”:“不能群租哦,否则阿拉楼里不太平了。”
“自治小组”管好一幢楼
一个小区几百户人家,不少读者建议发挥楼组长的作用,从一幢楼几十户管起。“退休不久的‘低龄老人’应多参与社区文明工作”。“居民轮流担任楼组长,感受到不文明居住行为的影响后更易以身作则”。家住开鲁一村的颜秉周分享了升级版:每层楼挑选一位居民,组成6人“自治小组”,共同服务楼内居民。
“过去我们这幢楼里存在很多居住陋习,包括乱扔垃圾、楼道堆物等,但从去年年底成立自治小组后,情况就变化了。”他在来信中写道,地上没垃圾,墙上没有小广告,楼道里没有堆物,居民们都感受到了变化。原来自治小组成立后,几乎每月开会,同时6人分布各个楼层,直接和居民接触,带头清洁大楼,更易改变其不文明行为。“只要能和居民说上话,很多陋习就能劝阻。”
办理文明居住“积分卡”
文明小区能评选,小区居民能否也评一评星级,打一打分数,然后公示出来以表扬先进,激励落后呢?有此建议的市民也不少。
家住黄浦区保屯路的李杰超就在邮件中提出,给每一名居民办理文明居住积分卡,社区居民参加志愿者活动、公益大扫除、参加社区轮值等,都应进行积分奖励。同时对于电子眼摄录下的高空抛物、乱停车和欠缴物业费的居民进行扣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后,可至居委会换取奖品,而分数较低的则可以适当处罚,比方说要求乱扔生活垃圾者罚当一天社区清洁工,乱停车业主担当社区停车指挥服务一小时,破坏小区绿化者可义务浇灌小区绿化一次,用实际行动来勉励自己和他人共同遵守居住文明。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