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申城社区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萝卜丝油墩子
包裹儿时记忆
李一凡 李一能
  李师傅夫妻俩的油墩子小摊藏在凉城路锦苑小区的弄堂里,每天下午两时,当油锅升温时,阵阵香味顺着油锅升腾而起,飘出老远。

  小摊旁放着两个大桶,其中一个盛满了萝卜丝,另一个则装着面粉,这两样便是制作油墩子的原材料。萝卜洗净去皮刨成丝状后加盐腌制两小时方能完全去除辛辣味,挤掉多余汁水后加入味精和糖调味,撒上葱花提香;面粉加水后用打蛋器打发成糊状。制作油墩子时还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椭圆形铁制模具,口大底小,口沿处连着细长柄,柄末端弯曲呈钩状。舀一勺面糊铺在模具底部,之后放入腌好的萝卜丝,再浇上面糊,将模具沉入油锅,利用柄端弯钩处悬挂锅边,待基本煎炸成型后脱模,并不断翻面使之均匀受热,直至外壳呈金黄色方能出锅。

  刚出锅的油墩子,外壳上还嗞拉嗞拉地冒着油泡,拿在手上有些烫手。一口咬破黄色的外衣,软白的面和清透的萝卜丝便冒了出来,甜腻的酱料、焦脆的外壳、柔嫩的面与爽脆的萝卜丝混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而丰富的口感。酱料甜中带鲜,油墩子虽过油煎炸却油而不腻,外壳裹挟着的热油丝毫未渗入内里,外脆里嫩,层次分明,“吃口”颇好。因而小摊在凉城社区一带也算“远近闻名”,经常有人排队来买。

  小摊的生意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方面是因为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对原料配方、油锅火候等都控制得恰到好处;另一方面,油墩子原本是上海弄堂口常见的点心,这些年却鲜少可见,这家油墩子小摊的出现,让“老上海”尝到了儿时记忆中的味道。李一凡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民生上海
   第A17版:民生上海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2014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申城社区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新民环球特别报道
   第B02版:新民环球特别报道
   第B03版:又逢甲午析东邻·新民环球特别报道
   第B04版:又逢甲午析东邻·新民环球特别报道
   第B05版:又逢甲午析东邻·新民环球特别报道
   第B06版:又逢甲午析东邻·新民环球特别报道
   第B07版:又逢甲午析东邻·新民环球特别报道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海归心声
   第B12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创业钱途
   第B14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16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17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8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9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20版:彩票世界/陆家嘴金融城
   第B21版:陆家嘴金融城/聪明消费
   第B22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23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24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摩登
   第C04版:菁英
   第C05版:妆容
   第C06版:资讯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一年走访低收入家庭43户120人
高超医术除病魔 百岁老人获新生
杨浦区启动“青年扬帆就业湾”
萝卜丝油墩子 包裹儿时记忆
临汾社区举办“就业预备夏令营”
花木街道举行首届沪语童谣比赛
“原来公益可以这么伟大”
手机扫一扫精彩更多
新民晚报申城社区A26萝卜丝油墩子
包裹儿时记忆
2014-08-15 2 2014年08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