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我离开中国只身赴美求学,去追逐我的“美国梦”;5年前,我回国投身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来追逐国人共同的‘中国梦’。时光荏苒,从追求个人理想到肩负国家使命,梦想迁徙,我沿着梦的方向一路前行。
<<<编者按>>>
梦想,是幸福与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对每一个“追梦”的人,都希冀梦想照进现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青春,因梦想而在异国他乡飞翔;他们的人生,也因为更大的梦想而变得厚重。他们,就是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勇立潮头、肩负重担的海归金融人才。他们当中,有中央、上海“千人计划”的入选者;有近年来荣获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排头兵;也有兢兢业业,奋战在岗位上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由市金融党委和本报联合推出的“金融人·中国梦———金融海归的追梦之路”系列报道,以人物自述和记者问答的形式,展现这一个个金融行业“追梦人”的故事,希望能够激励更多人凝聚一心,连通梦想,投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怀揣“美国梦”实现个人价值
1997年,怀揣着一个“去世界顶尖学校和金融机构实现个人价值”的梦想,我来到美国,开始了从常青藤联校到华尔街的追梦历程。
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我曾先后进入巴克莱资本、雷曼兄弟、美林证券等3家国际金融机构从事信贷策略研究、机构客户衍生产品设计与营销以及高端财富管理工作。系统的学习,加之在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工作经历,帮助我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际顶级投行的舞台上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逐渐实现了年少时的“美国梦”。
200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和措施。这不禁让人憧憬上海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快速成长为国际金融之都的美好未来,也让身在海外的我萌发了“把国际金融先进理念带回中国,引导国内空白行业发展”的想法。正逢当年底,上海金融系统组织开展了首次海外全球招聘,面向海外金融人才张开怀抱,我毅然放弃海外优厚的待遇,回到上海,踏上崭新的追梦征途。
选择“中国梦”追求更高更远
回国之初,我加入了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综合评估自身业务专长和梳理国内金融业短板之后,我提出了“借鉴瑞士、新加坡等地利用财富管理平台集聚国际资本、服务全球经济的成功模式,创立全新的金融服务平台,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万事开头难,金融创新的过程更是“摸着石头过河”。对比华尔街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初创的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可谓一片蛮荒之地。幸而公司营造了“充分信任、积极支持,放手使用”的优越环境,让我和我的团队组建了金融创新小组,在梦想的道路上蹒跚起步。
正当我埋头于东方证券“高端财富管理中心”筹建工作中时,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首次将金融专项人才列为入选对象。通过层层筛选和审批,我荣幸地于2009年入选。2010年8月,在习近平主席与“千人计划”入选专家的座谈会上,我更切实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海归人才的高度尊重和殷切期望,也更坚定了我投身国内金融业的决心。
拓荒者的辛勤劳作终于收获了些许成果。我带领的金融创新小组,构建起东方证券资本和财富方案中心的雏形,作为资本市场融资方案与高端财富管理相结合的创新业务试点,为企业的资本运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满足不同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融资、投资和咨询的特定需求,有效利用金融市场推动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在彼时的业界,东方资本和财富方案中心作为一个连接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全新纽带,成为了券商开拓财富管理业务的行业试水者之一,梦想终于走近现实。
当我正在追逐回国金融创新的梦想时,中国资本市场也日益深化市场化改革并扩大对外开放。我意识到在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由市场监管和组织者积极推动“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优良市场环境,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和释放,中国资本市场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利益和捍卫国家的经济安全,中国金融业也更能成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载体。“到市场组织一线,参与资本市场国际化建设”成了我新的目标和梦想。去年1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有幸担任上海期货交易所首席国际业务总监一职,负责国际化项目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在交易所党委和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我和我的团队正在为推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国际化进程而努力。从一个财富管理创新领域的“拓荒者”,到一个资本市场国际化建设的“探路人”,我依然是个追梦者,追逐着一个更远大的“中国梦”。
【梦的寄语】
回溯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曾是我多少中国海归英杰的共同梦想;再看今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伟大事业又感召着无数海外人才投身其中奉献自我。我们相信,海内外金融人才生生不息的爱国热情定能成为开创中国金融业光辉前景的不竭动力。
梦想是人生的目标,梦想的定义是人生的选择。从“美国梦”到“中国梦”,我主动放弃了在海外的财富人生梦想,追求的不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和幸福,而是更希望能多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集体利益。人生选择至关重要,当自身诉求与国家理想相融合,我们的人生将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梦想只有实践才能实现。从“拓荒者”到“探路人”,我感受到了国内各级领导对海归金融人才的支持和信任以及对资本市场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也坚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蕴藏着巨大的机会,能让每个金融人铸就和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实现梦想的道路崎岖不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发扬勤奋务实的精神,集聚智慧和力量,投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伟大事业,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记者问答】
问:您认为影响和制约海外金融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答:从主观因素上讲,由于海外金融人才初回国时对国内市场和机构运行机制等各方面都缺乏了解,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与适应过程。海外归国人士如何以最快速度学习并适应是首要工作。
问:有人说梦想是可以“成长”的,您的短、中、远期梦想分别是什么?目前实现了多少?
答:我回国的最初梦想是做一个国有金融机构平台上的创业者,通过在东方证券从无到有的摸索和实践,我和我的团队培育了东方证券的财富管理中心,可以说短期梦想已实现。
伴随中国金融市场扩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我更强烈地意识到市场监管和组织者的关键作用,并有幸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首席国际业务总监,开始了对我中期梦想的追逐。而我的远期梦想是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我的贡献。
问:对于金融青年,您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花:敢于梦,敢追梦,方能梦成真。
本报记者 鲁雁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