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发行与高价发行比较,在同等的市场环境中,高价发行的新股收益明显高于低价发行。大家从6月以来上市的20多个新股来看,30元发行的股票与3元发行的股票比较,前者已经赚了2万至5万左右,而后者赚个5000元已经涨不动了。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新股没法参与,申购中签是小众的,上市后炒作也是小众的,对大众而言,等你能在打开涨停板买进去之时,就将你挂在高处了。正由于是小众的,大众似乎对新股的热情正在逐渐降低,所以,新股的收益也出现了递减的现象。
本周长白山和会稽山两个新股发行后,今年7月份计划发行的新股全部执行完毕,本周五,8月份的新股发行计划逐渐亮相,新的招股说明书已经开始刊出。就目前已经发行上市的两个月新股来看,7月份上市的新股收益要低于6月份的那批10个新股,主要表现还是涨停板的数量有所减少了,6月份那批,最高涨停板12个,而此次有10个涨停已经不错的了;6月份那批涨不动了回调比较温和,而本周我们看到的却是涨不上就反手两个跌停,当然这种盈利测算仅仅是根据已经上市的新股走势来进行的,对于具体的投资者盈利,那要因人而异,因为做新股的盈利还是要取决于中签与否,中不到,一切都是白搭。
从长期趋势看,新股收益递减是一个大趋势。2009年启动的那一拨IPO,市场唱主角的是创业板和中小板,深圳市场热闹非凡,而上海股市则坐了几年的冷板凳,那时也是新股最疯狂的年代,高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这“三高”成了市场的主流。经过了市场主动地接轨,“三高”发行得以改观,股市以新股不断地跌破发行价实行一、二级市场的接轨,而在这接轨的过程中,是社会财富的大腾挪,赚钱的人赚得盆满钵满,被套的人钱财高高地挂在空中楼阁之上。
现在股市拨乱反正,实行了低价、低市盈率、低募资的发行模式,实际上吧,从估值角度而论,这新股也许就值这点发行价,但为何现在新股上市炒得热火朝天,是发行价低估?非也。这种市场现象实际上跟“饥饿营销”有关,是供求关系在起作用。大家想想,面对偌大的全国性市场,每个月释放那么一点点从来没听说过的小公司股票,让全国股民来进行申购,能不贵吗?可以预料在未来的N年中,现在所谓的低价发行的股票,别看现在涨停得欢,最终还是要与发行价去接轨的,这个过程依然是一个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
自上证指数跃上年线之后,股市的激情有所焕发,现在年线已经缓缓向上,大盘正小心翼翼地不断创出今年的新高,而每创一个新高又伴随着市场的宽幅震荡,这样的市场态势有利于操作,下半年股市的机会已经开始加大了,且炒且珍惜吧。 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