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闸北区委获悉,该区自承担今年市委一号调研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子课题《以网格化管理和联动联勤为重点的城市社会面综合管理机制》实践探索以来,依托区、街镇两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各方管理执法力量整合起来开展大联动大联勤,形成了城市管理从单一的市容管理向社会综合治理延伸,从“围墙外”街区向“围墙内”居民社区延伸,从白天8小时监管向24小时全天候监控治理延伸的新格局。据闸北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统计,全区自5月正式实施网格化管理新举措以来,5、6、7三个月,违法搭建、群租等各类案件投诉量,同比分别下降了1.42%、14.80%、31.95%;各类事件处置率、办结率分别达100%、98.9%,成效显著。
构筑街镇“说了算”体系
从年初起,闸北在夯实区级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同时,又在全区9个街道、镇组建了具有指挥调度、视频巡逻等功能的网格化管理分中心,并设立了31个负责在全区62个责任网格内巡查、处置各类事件的街区工作站,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区的“二级平台(区、街镇)、三级管理(区网格中心、街镇网格分中心、街区工作站)”网格化管理体系。
为最大限度地将各类问题解决在基层,闸北在各街镇建立了“1+8”大联勤大联动管理执法体系,“ 1”指各街镇网格化管理分中心,“8”指辖区派出所、城管中队、交警中队、工商所、房管办、食药监分所、绿化市容所、环卫作业公司等条线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街镇在联勤联动管理执法中,不但对这8个派驻机构人员拥有100%“说了算”的指挥权、管理权,还有70%的考核任免权。
挑起社会综合治理大梁
网格化管理过去只管市容环卫,从今年起,闸北网格化管理延伸至社会综合治理,治理内容涵盖市容环卫、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地下空间、应急联动等,共20大类,187小类。该区还将原属于质量监督、环保、劳动监察、社保综治、人口管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督等条线职能部门管理的协管队伍进行整合,全部纳入区、街镇网格化管理平台统一管理。
网格化管理内容延伸后,违法搭建、群租、黑车斩客、街头赌博、中介借招工骗钱等城建物业、社会治安等繁杂的社会事件,得到了有效治理,仅黑车斩客一项,经区、街道两级网格化管理平台派单治理,7月份居民投诉量与去年同比下降了66.67%。7月23日晚上8时多,一中年男子在平利路上故意开货车冲撞劝阻他占道非法经营小商品的城管队员和行人,并趁天黑逃离。彭浦镇网格化分中心人员通过探头对其跟踪监控。次日中午11时27分,监控人员发觉该男子驾车在高平路、晋城路口出现,迅即通知正在巡逻的联勤人员,10余名联勤联动执法队员赶赴现场,将车辆截获。
解决居民“急难愁”问题
自今年6月开始,闸北区在全市各区县率先将网格化管理平台延伸至居住小区,帮助居民化解各类“急难愁”问题。区、街镇对全区200多个居委会信息化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建立起区一街镇一辖区单位、街区工作站、居委会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逐步将居民小区监控探头与街镇网格化分中心监控连通,通过视频巡逻发现小区问题后予以治理。
临汾路街道接到和源名城小区一些居民投诉,反映小区内住房“群租”现象严重。街道网格化管理分中心通过视频巡逻及居委会终端信息反馈,发现小区内成群结队进出的“群租”客确实很多,便牵头组织公安、消防、工商、城管、市容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联勤联动大队,持续数天开展“飓风行动”,使66户群租户的房屋恢复原状,并将150多名群租客驱离小区。
本报记者 江跃中 特约通讯员 顾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