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不成反类犬”
据以色列《国土报》披露,“护刃行动”堪称2009年“铸铅行动”的翻版,那次也是瞄准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杰哈德等巴勒斯坦抵抗武装“下死手”。“铸铅行动”中以军仅付出13人死亡的代价,就消灭700余名巴武装人员,顺利完成既定作战目标,而指挥那次战斗的阿什肯纳奇中将正是甘茨的老长官。
外界分析,现任以军总参谋长甘茨也许希望重演五年前的辉煌,阻止巴武装继续向以色列南部发射火箭弹并进行武装渗透。可是开战之后,甘茨却发现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以军士兵一旦脱离飞机、炮兵、装甲兵的掩护,就会在地面接触战中饱受哈马斯、杰哈德的“饱和攻击”,其作战强度远非2009年可比。
由于甘茨得到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亚阿隆的全力支持,获得授权征召4万余名预备役士兵参战,阵亡士兵布里加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这些有生力量大大加强了以色列南部军区的进攻力量,但是等到以军真的打进加沙后,却发现对手早已不是昔日吴下阿蒙。正如阿什肯纳奇所言,当年以军入侵加沙时,哈马斯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武器,只能靠人体炸弹、土制地雷等“以卵击石”,如今哈马斯“有数百个已下达过命令的指挥所,有数千名有组织、有纪律的战斗人员,这是一支真正的小规模军队。几乎看不出他们是在百姓中成长起来的”。
尽管以军做好充分的临战准备,尤其是形成绰号“全金属外壳”的巷战套路,即步兵尽可能乘坐重型装甲车辆实施机动,尽量贴近目的地才下车,利用信息化装备引导坦克、空军、炮兵以及导弹实施攻击,可是面对加沙拥挤的城镇,以军士兵再小心,也难以回避哈马斯、杰哈德武装人员的“火力迎接”。按照一些以军参战士兵的说法,“战斗往往在50米左右进行,任何一方都可以扔石头砸到试图开枪打死你的人,建筑物冒着浓烟,因为每栋房屋都有可能射出子弹,我们不得不持续扣动扳机,甚至向野狗开枪!”
事实上,由于哈马斯在“铸铅行动”中吃了以军“全面装甲化”的大亏,一直在琢磨破解之道。以色列安全问题专家雅克·内里亚称,哈马斯现在有一种“国际合作模式”,即伊朗提供先进的反坦克武器,而在2006年狠狠“修理”以军的黎巴嫩真主党提供巷战经验和训练。
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甘茨指挥的“护刃行动”打成了消耗战,既没有粉碎哈马斯的骨干力量,也没能彻底摧毁向加沙走私武器的地道网(以军声称摧毁了20余条地道,但仅是加沙地道的一小部分),让内塔尼亚胡政府有些骑虎难下。
勿以成败论英雄
平心而论,现年55岁的甘茨不是一个庸才,他长年在特种部队供事,堪称是职业军人的表率。
从履历上看,早在1977年,刚满18岁的甘茨就进入以色列国防军,并自愿加入最危险性的伞兵部队。众所周知,以色列伞兵直接担负日常战备,与周边阿拉伯国家以及巴勒斯坦武装时有交火,是以军中伤亡率最高的兵种。但甘茨热衷于此,通过了包括跳伞、突袭、绳降、导航、爆破在内的一系列专业考核,而这些考核通常在危险的南部加沙走廊和北部加利利平原附近进行,训练异常残酷,淘汰率高达60%。
在当伞兵的日子里,甘茨印象最深刻的一是缺乏睡眠,二是对未来的担忧,“我们经常被派往约旦河西岸,或前往萨巴阿农场参加与阿拉伯武装的交战……敌人火箭弹或地雷防不胜防,伤亡随时发生,有好几次看到战友倒下,而我们来不及伤感便又投入新的战斗。”“战争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曾与其接触过的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如是说。
正是经过实战的磨砺,上世纪80年代末,甘茨成长为以色列空军翠鸟突击队指挥官。1991年,埃塞俄比亚的统治者门格斯图在内战中失败,即将取得政权的厄立特里亚族和提格雷族武装有反犹倾向,以色列国防军奉命实施“所罗门行动”,负责将那里的犹太裔居民救回以色列。当年5月24日,甘茨率领数百名翠鸟突击队员搭乘以色列航空公司的波音飞机飞往埃塞俄比亚首都,迅速占领亚的斯亚贝巴机场,成功营救出14325名犹太人。
2000年,经过实战锻炼的甘茨被任命为北部军区司令,负责堵塞因弃守黎巴嫩南部“安全区”所形成的防线漏洞,阻止激进的真主党武装进一步靠近以色列北部粮仓。因为工作卓越,他获得了“石墙”的美誉。不久,甘茨奉调成为以色列驻美武官,负责操作美以军事合作事宜。在此期间,他为以色列争取到一系列极具进攻性的武器系统,使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地位得到巩固。2011年2月13日,以色列内阁一致同意由甘茨接任总参谋长。
外界普遍认为,虽然此次甘茨负责的“护刃行动”战况不佳,但考虑到中东极端势力崛起,加上美国无意武力插手从叙利亚内战到伊朗核开发等棘手问题,以色列必须指望本国军队伸张“安全意志”,而“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加沙战事不会对其职业生涯有太大影响。 雷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