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是一场持久战
今年9月11日是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13周年纪念日,恐怖主义阴影依然笼罩美国,但最大的威胁已不再是当年劫持客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的“基地”组织,而是最新崛起的“伊斯兰国”。
奥巴马在讲话中表示,将下令美军把空袭行动由伊拉克扩展至叙利亚境内,这项行动与美军此前针对也门或巴基斯坦“基地”分支的空袭相比,将更加复杂,而且是一项长期的军事行动。另外,美国将增派475名士兵前往伊拉克,但不会承担军事作战任务。
美国国防部制定的这套行动计划分三步走,至少耗时三年,将是一场持久战。
第一阶段就是目前在伊拉克北部进行的空袭行动。第二阶段将加强库尔德武装和伊拉克政府军的培训和装备,这一阶段将在伊拉克组建更加包容的政府之后的某个时间进行。第三阶段的目标是摧毁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这一阶段最艰难,也最具政治争议,可能要到下一届美国政府才能完成。
奥巴马已授权向伊拉克提供2500万美元的直接军事援助,以帮助伊政府及库尔德地区政府打击ISIS。奥巴马还要求国会拨款5亿美元,加强训练及武装叙利亚反对派,支持他们对抗ISIS。
构建联盟非易事
奥巴马上月底坦承,美国目前还没有应对ISIS的最佳战略,招致各方批评。这次阐述打击ISIS的新战略,奥巴马的“急智”是危局逼出的高招,还是为自己解围的姿态?
分析人士表示,奥巴马的讲话是为打击“伊斯兰国”的攻势进行辩护,争取对这场广泛军事行动的支持,并试图让公众放心:他不会让美军陷入另一场伊拉克战争之中。
最新民调显示,分别有71%和65%美国人支持对伊拉克及叙利亚发动空袭,奥巴马的支持率则继续在历史低位徘徊,外交政策的满意率仅为38%。
美国国务卿克里10日突访伊拉克,他向伊新政府承诺将助其“重建军队”,并称这是奥巴马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克里说,抗击ISIS对于伊拉克来说,是一场“必须赢的战斗”,而且世界各国也需要伊拉克赢,为此,各国必须加大对伊支持。
克里尝试拉拢中东多国共同对抗ISIS。美国政府日前透露,已经有40个国家加入了美国领导的反ISIS联盟。分析认为,阿盟和美国在打击ISIS问题上的立场不一样,对ISIS威胁程度的看法并不一致。中东各国的复杂政治意味着构建联盟并不容易。
反恐“新瓶装旧酒”
安全专家认为,ISIS的崛起,凸显美国欠缺有效策略打击极端主义。《防务周刊》的评论这样概括“奥巴马主义”:发动有限空袭,强化伙伴关系。这种战略既不同于以往在也门、巴基斯坦采取的定点清除武装头目的策略,也不同于在阿富汗采取的地面部队行动。
分析人士表示,所谓的“奥巴马主义”建立反恐同盟,走多边主义道路的做法,其实还是老的套路,但目前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根本拿不出新招数。
专家认为,打击ISIS战略是奥巴马“硬着头皮”的选择,不代表奥巴马外交政策发生根本改变。因为奥巴马并不推崇全球扩张,想让美国摆脱伊拉克,但他目前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必须得做点什么。 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