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手段揭露暴行
美国国务院战略反恐信息中心6日发布的视频用了反讽风格,取名《欢迎来到“伊斯兰国”的土地上》,通过人被从高处扔下或架子上摆满人头等画面来展现ISIS的暴行。
这个中心于2011年依据总统奥巴马的命令成立,拥有20名成员,主要工作就是与恐怖极端组织开展“网络战”。
这些画面是从ISIS在各大社交网络上招募圣战者的短片中截取的。该中心表示,他们制作这些视频并不是给恐怖分子看的,而是要影响那些可能会受到恐怖组织蛊惑的人。
美国国务院在社交网站“脸谱”上表示:“我们的使命是展示关于恐怖分子及其宣传的事实。不要被那些破坏家庭和拆散婚姻的人骗了。”视频最后发出这样一条信息:“路费不贵,因为你不会需要返程票。”
恐怖组织升级“2.0”
长期以来,恐怖组织往往通过互联网极端思想论坛或下载链接等方式公开各类信息,社交网络更多扮演“配角”。在那种情形下,恐怖组织支持者只能接收,却很难“互动”和二次传播。另外,类似论坛或下载链接一旦被发现,很快就会被关闭,难以长时间维持。
新一代极端主义人员了解社交网络,特别是互联网2.0时代的“交互性”特征。这种特征使得人们很难确定信息的发出者,因为信息接收者也可以通过互动创造新的信息、启动新一轮传播。
美国学者埃瑟·戴森在《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一书中曾经预言,互联网2.0的发展将导致恐怖主义团体和江湖巨骗获得新的工具,肆意制造谣言或恶意中伤。这些在ISIS的网络攻势中都得到了体现,恐怖组织也同样“升级”到2.0版本。
充分利用网络传播
通过“推特”、“脸谱”、“Instagram”等社交网站,“伊斯兰国”能够与支持者直接互动,接受留言和转发,扩大传播范围。
在ISIS内部,专人维护相关微博客账号,用多语种推送信息,并向订阅用户发送点对点消息。据说,ISIS还制作了智能手机客户端,支持者可通过客户端接收信息。
ISIS人员对互联网使用习惯非常熟悉。在传播信息过程中,他们运用标签功能,即符号“#”连接特定词条形成“推特”话题,以便被更多人看到。在发送信息时,他们还会采用类似“病毒营销”的办法,即在极端团体信息中加入“#世界杯”之类的活跃标签,当人们搜索这些热点词时,就有可能看到ISIS的信息。
就是通过类似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技巧,ISIS在众多恐怖团体中显得格外突出,营造出恐怖气氛。
屏蔽“病毒”存在困难
面对ISIS的网络攻势,不少社交网络平台已经开始试图屏蔽这些“病毒信息”,希望通过阻断信息传播渠道阻止恶意传播行为。
但即便相关网站关掉相关账号,恐怖组织由于相对隐蔽,一般不会暴露详细信息,还可以随意注册新号,立即“回归”。林晶 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