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该导弹由日本防卫厅(今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简称“技本”)在上世纪90年代初设计,川崎重工为主承包商,2001年定型并被命名为01式轻型反坦克导弹,也称“轻马特”,整个研制费用为105亿日元(约合1亿美元)。截至2010年,日本陆上自卫队累计采购1073枚(包括发射装置),单价2500万日元(约24万美元)。
日本陆上自卫队最初计划将01式“轻马特”反坦克导弹装备给普通科中队(步兵连)反战车小队(即反坦克分队)和无后坐力炮分队,但后来陆上自卫队高层觉得普通科小铳小队(装备步枪的10人制步兵班)和小铳分队(装备步枪的8人制步兵班)的反坦克火力太弱,于是又为每个小铳小队和分队各配一套“轻马特”导弹发射系统。
公开资料显示,“轻马特”导弹弹体长0.97米,弹径140毫米,系统全重17.5千克,弹重11.4千克,破甲能力为700毫米均质钢装甲。“轻马特”的弹体为圆柱形,头部为卵圆形。弹体后部有X型布置的4片矩形弹翼,尾部有十字形布置的4片较小的梯形尾翼。
与其他国家研制的反坦克导弹通常采用激光制导不同,“轻马特”采用红外成像制导,其导引头采用波长8-14微米的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不仅具备“发射后不用管”能力,还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维护简单、工作寿命长、发射准备时间短等多种优点。
制导方式的改变,还使得“轻马特”的系统组成大大简化,不用再额外占用步兵班排的编制,战术灵活性显著提高。
“轻马特”导弹的包装筒采用质量较轻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前后护盖和射手肩衬则采用高强度泡沫塑料。导弹减轻后减少了单兵负荷,方便车辆携带,也有利于单人在隐蔽的掩体中进行射击,因而其战场生存力明显提高。
“轻马特”采用肩扛发射,射击前射手将发射筒的前后护盖取下,利用目标探测系统捕获目标,然后按下锁定快门,这时目标的红外图像就是导弹寻的蓝本。导弹射出后,射手即可离开发射阵地隐蔽或准备发射下一枚导弹。“轻马特”导弹可配装多种战斗部,如空心装药破甲弹、温压弹、穿墙排障弹等。它与日本从德国引进的110毫米“铁拳-3”无后坐力炮相配合,构成较完善的步兵火力体系,既能对付坦克装甲车辆,也能攻击掩体、野战工事及建筑物等目标。另外,为了提高使用“轻马特”导弹的快速反应能力,陆上自卫队还为其配备了小松制作所生产的4×4轻型装甲车。 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