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借祖千秋之口道出了各种酒具之妙:汾酒当用玉杯,能增酒色;关外白酒,须用犀角杯,增酒之香;高粱酒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葡萄酒只有用夜光杯,方显“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豪气……八种酒具,各有其妙,但是有一种酒具是书中未曾提到的,此酒具非金非银,非玉非瓷,却又无限风雅,这酒具便是荷叶杯,又名碧筒饮。
采摘卷拢如盏、青翠如盖的新鲜荷叶盛满美酒,将叶心捅破使之与叶茎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人饮莲茎,酒流入口,苏轼诗云:“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这用来盛酒的荷叶,称为“荷杯”、“荷盏”、“碧筒杯”,因为茎管弯曲状若象鼻,亦有“象鼻杯”之称。唐代赵璘所著的《因话录》曾提到宰相李宗闵设宴,临水为席,荷叶为杯,那种雅致风流比起“曲水流觞”亦不遑多让。
据记载,碧筒饮最早出现于曹魏时代,唐宋时为盛。宋代词人欧阳修有生动记述:“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接天荷叶下,碧水微波里,几个天真烂漫的渔家少女,用荷叶作杯嬉笑饮酒。小舟轻摇,杯中涟漪荡,芙蓉红萼与玉人粉面,交相辉映。此情此景,怎不让人神魂迷醉!到了后世,能工巧匠以金银玉瓷等原料制作出了形如荷叶的荷叶杯。苏东坡谪居海南时候,因酒致病尽卖酒器,唯独留下了一枚荷叶杯,想来戒酒的东坡先生也止不住怀念当年“乘兴挈一壶,折荷以为盏”的随意与闲适吧。
时至今日,各种精美的酒具层出不穷,觥筹交错间却早已不见荷叶杯的影子。我们只能凭着线装书里的只言片语,依稀怀想“碧筒行酒从容醉,红锦游帷次第张”的风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