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橘:“前卫”“飞岛”
崇明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试种蜜橘,80年代初具规模,主要分布在绿华、长兴、横沙、三星等乡镇。近几年,经过技术改良和标准化建设,蜜橘成为崇明农业结构调整的优选品种,目前全县蜜橘面积达到12.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9%。2014年,全县生产蜜橘预计达20万吨以上。
清水蟹:“宝岛”
崇明素来有中华养蟹第一县的称号,为中华绒螯蟹的故乡。2007年,崇明蟹以“崇明老毛蟹”的名字注册,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取得国家统一的地理标志标识,崇明一些养蟹企业、合作社在全国河蟹大赛中屡获金奖。2013年,崇明县农委经过公开征集,为“老毛蟹”确定了“崇明清水蟹”的商品名。
目前,崇明全县养蟹面积达23.9万亩,其中县内6.9万亩,县外开发面积17万亩,分布在江苏等六个省市所属19个县(市)25个基地,县内养殖清水蟹面积突破8000亩,培育蟹种面积为5.1万亩,鱼蟹混养面积为1万亩。预计今年全县河蟹生产总量将突破1.1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商品蟹产量4000吨,比上年增长14%左右(县内清水蟹产量可突破500吨),蟹种产量7000吨,比上年增长7.7%左右。
有了更科学的养殖方式,崇明清水蟹的出岛之旅愈发精彩。继2012年崇明扣蟹首次输入台湾省,成蟹养殖在当地苗栗县喜获成功之后,2013年10月,上海光明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培育出的“青背、白脐、黄毛、金爪”崇明清水蟹——“崇螯”,又通过严格检测,进入中国香港市场,成为香港市民的餐桌美食。今年上海乃至全国的市民可通过崇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搭建的电商平台,在京东、1号店、淘宝等网店直接购买到正宗的崇明清水蟹。为防止假冒,每一个崇明清水蟹都佩戴二维码标签,扫一扫就可以获取该蟹的养殖单位、捕捞日期以及养殖安全监管等原始信息,市民可认准二维码放心选购。
绿色稻米:“凯农”
崇明在上海有着“水稻王国,绿色基地”的美誉。目前崇明现有优质稻米种植面积34万亩,年产稻谷18.4万多吨,作为上海稻米生产第一大县,早在1993年崇明就提出了大米生产绿色战略。
崇明水田属冲积平原,粘土层厚,腐质土多,有机成分高,其所在区域有利于躲避风灾、早霜等灾害,加上昼夜温差有利于形成直链淀粉,且淀粉含量高,使大米具有好口感。除了“先天优势”,崇明人对于“绿色”的追求也为土地上产出的大米加分不少。在施肥和除虫过程中,崇明摒弃“土方法”,更多地使用有机肥、生物除虫技术和生物有机农药。崇明的水稻生产目前全部应用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模式,34万亩水稻全部通过无公害及以上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