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回味无穷
学校一年一度的民俗游园会是每个北二学生最难忘的主题实践活动。
在每年的民俗游园会上,学校都充分利用北新泾地区广厚的民俗文化资源,邀请社区老艺人与学生合作表演《抖空竹》《木兰飘香》等节目,邀请艺人表演沪剧、越剧和锡剧等传统中华戏剧。学生们在浓浓的民俗文化温情中,参观民间艺术制作坊、中华民族戏曲苑,欣赏中国结、撕纸画、丝袜花、无笔画等民间制作,更在美食街的糖葫芦、棉花糖、糖画里流连忘返……家长们也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游园会,边玩边向孩子讲述童年的自己,亲子之情溢于言表。
学校为了让民俗文化走近学生,让向善向上的文化精神植根于学生心间,积极开发拓展型课程,在一至五年级分别开设“中华大家庭”“传统节日”“民间工艺”“民族乐器”和“民族戏曲”校本课程,并结合“快乐拓展日”活动,在周三下午开展中国结、丝袜花、撕纸画、腰鼓、木兰扇、五子棋、扯铃、舞狮、武术等拓展课程的学习。腰鼓队、木兰扇队等多次参加社区的公益性演出,学生还把自己的中国结、丝袜花、撕纸画等作品赠送给伙伴传递友谊。五子棋队多次参加市、区青少年十项系列赛五子棋比赛,并屡获佳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展露特长,在民俗文化的熏染中健康成长。
经典诵读 别出心裁
每天午间的“北二”校园会准时响起阵阵古乐,这时候的孩子们便会自觉拿起学校自编的经典诵读教材。在古诗吟诵蔚然成风的“北二”,每一个学生谈及诗名如数家珍,吟诵诗词倒背如流,每学期班级中都会开展“诵读小达人”的推举。
金庸名作《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根据诗词做出种种巧夺天工的菜式。“北二小学”的学生们也毫不逊色,他们自创了富有诗趣的“据诗做菜”“据菜作诗”活动。在劳技课上,有人把水果做成一条金鱼,配上一些绿色的荷叶,就成了一句诗“鱼戏莲叶间”。美术老师们也在课堂上开启了“诗配画”的创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等作品也在孩子的笔下出现了,一时之间,课堂“诗趣”风靡校园。为此,校长陈琼特意在教学楼内添置了文化墙,将学生的“诗配画”作品展示出来,这样的校园让学生的学习诗意盎然,趣味无限。
快乐阅读 书海遨游
除了诵读经典古诗文外,学校每周还开设一节读书课,每一个教室中开辟出阅览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图书带到学校来与同学共享,可谓好书齐分享,书香香满园。同时成立“新雨”文学社,让小书迷们能在更大更肥沃的书海中尽情享受。
在一场区中小学风采大赛的演讲比赛中,新雨文学社成员涂涂被评为“阅读新达人”。涂涂是三年级进入社团的,在“重走革命之路,红色寻根”时,她除了详读革命经典小故事、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外,还请爸爸带着她参观多处革命圣地,执笔写下了《石库门的红色记忆》,一举获得市级征文活动的一等奖。她的《回归故里的文化之旅》亲历故乡江西,走入《天工开物》著作者宋应星的故居,感受一代发明家的巧夺天工。她参加“韬奋杯”创意作文的选拔,丰富的想象与奇巧的创意获得区级二等奖……社团指导陈老师觉得,涂涂不仅会坐着阅读,还站起来从阅读中寻找到活学活用的至高点,是个享受阅读的阳光女孩。涂涂常说:“我的世界是因为书而变得辽阔,我的生活也是因为书而变得充实。”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新雨文学社的孩子们正茁壮成长,在阅读中每一个社团成员无不品尝到了收获的幸福与甜蜜,也为整个社团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在“北二小学”的办学之路上,“古韵新雨”既能令师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又具备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素养,达到古为今用,历史和现实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独有的教育作用。
新民晚报教育工作室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