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仪式、集体游行和焰火晚会是中外共通的庆祝方式。但外国的国庆日还包括很多更“有人情味儿”的民间活动。比如服饰,很多加拿大人会在国庆日穿着与国旗“同款”的枫叶服装;美国人对星条旗的“穿戴”更是举世闻名。2010年美国国庆日,我恰好在加州访学,圣巴巴拉小城的国庆大游行就热闹异常。国庆日虽犹如狂欢日,情绪上却紧扣主旨:爱国。
在中国,尽管一再强调历史内涵,政府组织推出了许多文化活动,但在大众层面,几乎所有节日都被消费所冲淡。圣诞节、万圣节这些“舶来节”自不待言,就连那些最纯粹的本土民俗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上元节,以及春节,也都被裹上一层浓墨重彩的商业外衣。而这些节日所代表的传统生活方式,却日渐被人遗忘。
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借助节日而建构的集体记忆中只有寥寥的“花钱”二字,我们又将如何去锚定自己飘忽不定的身份呢?(常江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